字词 | 记名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记名符 【条目出处】:见第八回 【释文】: 亦作“寄名符”,是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饰物。 旧时迷信习俗,恐小孩夭亡,所以“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再用锁形饰物或符箓挂在项间,表示借神灵来制服邪恶,延长寿命。用锁形饰物即为寄名锁,用符箓即为寄名符。《清稗类钞·风俗》云:“惧儿天殇,他日自为若敖之鬼,因择子女众多之人,使之认为干爷干娘;且有寄名于鬼神如观音大士、文昌帝君、城隍土地,且及于无常是也,或即寄名于僧尼,而亦皆称之曰干亲家。”第二十五回中,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可知宝玉是寄名于马道婆的。寄名的仪式,在《金瓶梅》三十九回中有详细描写,此回写西门庆玉皇庙打醮,将儿子官儿寄名于吴道官。先将官儿的生日八字,具一纸文书,奏名于三宝面前,然后吴道官为官儿起法名,送避邪物,其中有一件朱书辟黄绫符,上书“太乙司命,桃延合康”八字,扎以黄线索,即所谓“记名符”。 记名符、锁须定期更换,如六十二回宝王生日,清虚观张道士送的礼中有“换的寄名符儿”,其他僧尼庙送的物品中也有“周年换的锁儿”;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等。又如凤姐之女寄名于清虚观张道士,所以在二十九回中,她去观中打醮,遇见张道士便问他,“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张道士答云“符早已有了……还在佛前镇著,待我取来”。说毕“拿了一个茶盘,搭著大红 从中可略见送符、换符的仪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