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观音座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观音座莲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马蹄蕨(《陆川本草》),马蹄树、地莲花(《湖南药物志》),马蹄付子(广西),山羊蹄(《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植物福建观音座莲的根状茎。观音座莲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有62种。 原植物 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又名牛蹄劳、牛蹄蕨(广东),大马蹄(贵州)。 历史 观音座莲,《植物名实图考》始载之,云:“形似贯众而叶小,茎细,多枝杈。高二三尺,根亦如贯众,有黑毛,仿佛莲瓣,层层上攒,盖大蕨之类。”按上述并观其附图,似为本种。 形态 草本,植株高1.5~3m。根状茎直立,块状。叶簇生;叶柄粗壮,多汁,肉质,基部有托叶状附属物,长约50cm;叶片阔卵形,革质,长宽各约60cm以上,二回羽状,羽片5~7对,互生,狭长圆形,长7~10cm,宽1.5~2cm,基部近截形或近圆形,边缘具浅三角状锯齿,顶端渐尖,单数羽状;小羽片35~40对,对生或附生,具短柄,长7~9cm,宽1~1.7cm,披针形,下部小羽片较短,顶生小羽片分离,有柄,叶缘具规则浅三角形锯齿;叶脉开展,一般分叉。孢子囊群棕色,长圆形,长约1mm,彼此接近,由8~10个孢子囊组成。(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21页.图24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溪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晒干可鲜用。 贮藏 晒干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陆川本草》:“苦,寒。” 功效 祛风,清热,解毒。 主治 风热咳嗽,痄腮,痈肿疮毒,蛇咬伤,功能性子宫出血。 ❶ 《陆川本草》:“清凉败毒。治疮痈,疖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心烦不安:马蹄蕨水煎,冲朱砂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