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xiao'er shijueqiguan de jiepou shengli tedian
❶眼球的前后轴较短:新生儿眼球前后轴约15毫米,垂直轴约17毫米。眼球的发育经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0~3岁,为快速增长期,眼球前后轴共增长5~8毫米,3岁时达23毫米;第二个时期是3~14岁,10年间增长1毫米,为缓慢增长期,14岁眼球前后轴已达成人水平,约24毫米,眼球呈球形。小儿因眼的前后轴较短,可发生“生理性远视”,随着眼轴变长,逐渐变为正视。
❷晶状体弹性较大:小儿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很强,近点距离很近,对距眼只有5厘米的小物体或字体也能看得清楚。晶状体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8岁左右时近点距离约为6.45厘米,14岁时近点距离约为7. 13厘米,20岁左右为10.4厘米,而60岁时增至83. 3厘米。刚开始学习读、写、画的小儿,往往握笔过低、眼书距离过近,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以后,由于晶状体过度调节,睫状肌发生持续紧张或痉挛,晶状体凸度增大,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形成“假性近视”。所以应从小培养儿童有良好的用眼习惯。
❸3岁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近年,由于运用电生理方法测查视力,发现3岁以前是视觉敏感期,比如,曾短期遮盖过一只眼睛,就可能造成 “遮眼弱视”,因为正值视觉系统发育旺盛的时期,受遮盖的眼睛得不到光线刺激,影响正常发育,就可导致视力减退。在学龄前也是治疗斜视、弱视的最佳时期。学龄前进行斜视的治疗,不仅从美容的需要来考虑,主要是使小儿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具有立体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