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昌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挽救革命,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的领导下,南昌及其附近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2万余人、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及南昌市警察武装各一部共3万余人举行武装起义,经过激烈战斗,全歼反动军队3000余人,控制了南昌全城。起义胜利后,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任代总指挥,叶挺任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十、第十一、第九三个军。 贺龙兼任第二十军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叶挺兼任第十一军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朱德任第九军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8月3日至6日,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拟重占广州,再次北伐。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敌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阻击后,由福建进入广东。 由于没有向农村退却和与农民运动结合,起义军于9月底在潮汕地区遭敌优势兵力围攻而失败。余下的一部分部队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经闽南、赣南转入湘南地区,发动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