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耕作改制成效显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耕作改制成效显著

(二) 耕作改制成效显著

60年代初,太湖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由于低洼多涝,水稻亩产量只有200公斤左右。淮北地区由于洪、涝、渍、旱、碱“五害”严重,粮食亩产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0多公斤,吃粮长期不能自给。50—70年代,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到1970年,里下河地区240千公顷沤田全部改为稻麦两熟田,复种指数提高1倍。1975年,里下河地区粮食总产达到32.5亿公斤,比大面积改制前的1965年增加14.5亿公斤。1985年,粮食产量增到60亿公斤以上,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5。70年代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食6.09亿公斤,比大面积改制前增加近2倍。进入80年代,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5亿公斤以上。1956年开始,淮北和沿江高砂土地区实行旱改水,至1975年,旱改水面积近67万公顷。通过旱改水,淮北地区由原来的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旱作,变为一年稻麦两熟的水旱轮作;沿江高沙土地区由原来的两年三熟的旱作变为两年五熟的水旱轮作。大面积的旱改水,使淮北地区复种指数由过去的130%提高到170%。到70年代中期,淮北已成为江苏的新稻区,全区粮食产量达到44亿公斤,粮食基本实现自给,结束了粮食调进的历史。随着旱改水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至1985年,粮食总产达到114.02亿公斤,比70年代增长1.6倍,“六五”期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12.3亿公斤,占全省商品粮的31.3%。淮北新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成,使全省老区粮食生产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全省22个商品粮基地县和16个优质棉基地县,主要集中在苏北老区

☚ (一) 水利工程体系逐步完善配套   (三) “副业”成为支柱产业 ☛
000295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