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理扫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理扫描psychological scanning认知心理学术语。思维策略之一,指形成概念的部分认知策略。美国心理学家科斯林(Kosslyn1978)等人最先进行了心理扫描实验研究。他们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心象并加以审视,如同用内部眼睛来扫描,以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性(如大小、方位、位置等),记录所需要的时间。这些研究证实了在心理活动中心理扫描的存在,又证实了心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共有两种: (1)同时性扫描,即在扫描时被试根据第一个正确的概念实例的部位特征,同时考虑达到目标的所有途径,提出各种假设。通过检验,排除某些可能或假设。理论上这是一种最优策略,但实际上尤其任务较为复杂时,它对记忆和推理要求太高,多数被试难以成功地加以运用。(2)继时性扫描,即每次只提出一种假设,接着进行验证。如经过验证,其假设难以成立,就得再提另一假设,再进行验证,如此依此进行。其优点是对记忆和推理的要求比同时性扫描低,但花费时间较多,效率也不高。 心理扫描 心理扫描psychological scanning认知心理学术语,思维策略之一,指形成概念的部分认知策略。美国心理学家科斯林(Kosslyn, et al., 1978)等人最先进行了心理扫描实验研究。他们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心像并加以审视,如同用内部眼睛来扫描,以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性(如大小、方位、位置等),记录所需要的时间。这些研究证实了在心理活动中心理扫描的存在,又证实了心像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共有两种:(1)同时性扫描,即在扫描时被试根据第一个正确的概念实例的部分特征,同时考虑达到目标的所有途径,提出各种假设。通过检验,排除某些可能或假设。理论上这是一种最优策略,但实际上尤其任务较为复杂时,它对记忆和推理要求太高,多数被试难以成功地加以运用。(2)继时性扫描,即每次只提出一种假设,接着进行验证。如经过验证,其假设难以成立,就得再提另一假设,再进行验证,如此依此进行。其优点比对记忆和推理的要求比同时性扫描低,但花费时间较多,效率也不高。 ☚ 心理模拟 心理生理选拔 ☛ 心理扫描 心理扫描mental scanning认知心理学术语。通过“内部的眼睛”(心理活动)来扫描表象反映的客体特征的过程。关于心理扫描的研究最早由科斯林(Stephen Michael Kosslyn, 1948— )首创。他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是可以与知觉客体一样被扫描的。科斯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并提出表象计算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 表层特征和深层特征。前者为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像的表征;后者即贮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以生成表层表征。科斯林经过研究发现,心理扫描两点之间的距离越长,反应时越大。科斯林的实验证明了心理扫描的心理真实性。 ☚ 心理能力 心理时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