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本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认为,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与心理成本有关。所谓心理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只不过是迁徙者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即每一个要离开原来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人,都需要在心理上付出一定的代价。产生心理成本的原因主要有:(1)认为迁往的地区缺乏文化;(2)认为迁往的地区没有使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3)认为迁往的地区缺乏科技、信息交流,不利于本人的深造与提高;(4)不愿离开已经习惯了的生活环境;(5)其他得失的主观比较。由于心理成本是种主观体验,所以很难进行直接衡量。1973年,海瓦茨(A.Schwarts)提出了一种替代直接衡量“心理成本”的方法。他指出:心理成本是指迁徙者离开本乡本土、亲戚朋友之后所感到的一种苦闷,可以把它换算成由迁入地点返回原来的地方探亲访友的次数和交通费用,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返回次数将会增加,所以“心理成本”也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