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行科技兴农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林市农业科技力量十分薄弱,阳朔、临桂两个县和郊区只有农业技术推广站3个,技术干部不足百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8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提出了“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农业科技工作得到了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硕果累累。1992年全市已有农业事业、科研单位103个,其中研究所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75个,有农、林、牧、渔、水电、农机、农经等各类科技人员1 035人,平均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科技人员12名。在这些科技人员中,获得高级职称的67人,中级职称331人。1980—1992年农业科技成果获奖的共有60项,其中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四等奖9项,表扬奖1项,推广奖1项。这些科技成果,对于推动全市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989年实施的4万公顷水稻综合技术推广“星火计划”项目,连续3年获得自治区科委科技一等奖。1990年实施的沙田柚低产改造项目,有17万株低产果树经过技术改造后,获得了可喜成果,从1992年收获情况看,改造前平均株产只有26个,改造后平均株产达到74个。这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委科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