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创阶段1954—1961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的农业科研是从蔬菜栽培技术开始的。1954年4月至1955年7月,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及河北农学院、山东农学院等25个单位、33名专家教授参与的课题组,经过对北京郊区蔬菜栽培方式的系统调查研究,编写出了京郊蔬菜阳畦栽培、温室栽培、露地栽培、蔬菜贮藏等四方面的调研技术总结。这些总结把郊区农民在蔬菜生产中创造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上来;继而开展了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
1955年3月建立北京市来广营农业试验场,这是北京市属集科研与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研机构的雏形。到1956年,北京市农林水利局为加强农业技术科研与推广力量,将农业试验场、植保站、新式农具推广站等单位合并,建立了北京市农业试验站。
1958年,随着北京市地域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国际交往的兴起,为城市服务已成为北京农业的首要任务。为了迅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市政府决定,以原北京市农业试验站、兽医院、养鱼工作站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下放的蔬菜研究所、养蜂研究所为基础建立起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内设农业、蔬菜、畜牧兽医、果树、水产、农机化、土壤肥料、养蜂等8个研究所,其中蔬菜研究所和养蜂研究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双重领导。市农科院隶属北京市农林水利局,职工约500人,其中科技人员200人左右。从事农、林、牧、渔等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