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夜蛾
俗名叫肉棒蛆、麦头虫、麦穗虫等。河西地区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中部的渭源、临夏、临洮、永靖、和政、榆中等地也有发生。成虫,体长18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基线为双线淡灰色,亚基线和外线均为淡红色、双线、锯齿形,亚端浅淡红色波浪形,剑纹黑色;后翅淡黄色,外缘色较深且有一列小黑点,反面近中央有一个黑色小斑;7月上旬为其羽化盛期;白天潜伏于麦株下部,黄昏时进行活动、取食、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扬花的小麦的外颖内侧、护颖内壁。老熟幼虫,体长30~35毫米,体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背线白色;头部褐色,中间有一深褐色的“八”字纹;前胸背板和臀板有背线和亚背线,分为4块深褐色条斑;胸足和腹足均为淡黄白色。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青稞、大麦穗部籽粒,在小麦灌浆到腊熟期间为害最烈。防治法:(1)在小麦乳熟期,喷敌敌畏或敌百虫的1 000~2 000倍液(防治4龄幼虫晚上喷药效果好);麦收后在田间的麦捆下继续喷80%敌敌畏的1:1 000倍液,防治幼虫。(2)用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