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退伍军人安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农村退伍军人安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950年6月—1955年底,实行志愿兵安置。
1955年底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志愿兵役制度。凡1954年底以前参军的战士均为志愿兵,1950年6月30日以后退伍人员,按复员办理,称为复员军人。复员军人按照 “妥善安置,使之各得其所”、“原籍安置,各就其业” 的原则和先安置生活,后安排职业的要求进行安置。
河北省规定,凡政府掌握的公田、公产,原则上首先安排复员军人。对家居农村,无房、无地、缺少生产农具的优先给予解决; 没有土地的区乡,经本人同意,可到其他有多余土地的区乡易地安置; 有房无地或入伍前所在地为缺少耕地的山区、小城镇、中等城市郊区、退伍后生活困难且又不愿易地安置者,帮助其从事手工业、家庭副业或其他合作性质的生产,或动员组织他们以劳力、资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介绍他们参加力能胜任的其他工作及各种建设事业。
1955年,国家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度。1954年冬季,河北省征集了第一批义务兵,服役期3年。
第二阶段: 1958—1983年底。
1958年1月,河北省开始接收安置退伍义务兵。总的原则是: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农村入伍的退伍军人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1958—1983年,河北省农村退伍义务兵安置除个别情况,如1980年对因父母冤假错案受株连而迁回农村后应征入伍的复员退伍军人和1982年对烈士遗孤、老红军子女、无依无靠的孤儿、服役期间全家由农村迁居城镇的给予安置工作等,总的安置政策和原则基本没有变化,仍然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1983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规定,对回农村的退伍军人,各地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帮助退伍军人勤劳致富,把农村退伍安置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扶持他们勤劳致富上来。
第三个阶段: 1984—1996年底。农村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的重点是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1984年8月,保定地区行署和军分区在阜平县召开了全区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现场经验交流会。1985年4月,国务院 “双退办”,转发了阜平县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发工作经验。10月,河北省在全国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党政军民齐抓共管,大力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 的经验。
1986年4月12—15日,受省政府、省军区的委托,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在阜平县召开了河北省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
1987年2月 10日,河北省科协、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发出 《关于对全省回乡退伍军人开展技术培训的通知》,坚持 “实际、实用、实效” 的原则,采取以县、乡 (镇)为主,集体办和个人办相结合的办法,对全省35岁以下的71万名回乡退伍军人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共办培训班7 000多期,近10万人初步学到了一二项生产技术。
1988年3月,河北省民政厅、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在安国县召开了河北省回乡退伍军人技术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
1989年1月,河北省民政厅转发了沧州地区 《建设 “方二虎”式退伍军人队伍,开拓两用人才开发使用新路子》 的经验。7月,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军区政治部转发了承德地区开放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研讨会的情况。
1992年2月,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批转了秦皇岛市民政局、秦皇岛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 《关于贫困地区对口征兵、定向育才工作的情况报告》,在全省推广了青龙满族自治县 “对口征兵、定向育才” 的做法。6月,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在辛集市联合召开了河北省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科技兴农现场经验交流会。11月,民政部、总政治部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河北省有6名优秀退伍军人被评为先进个人,沧州地区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民政局被评为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先进单位。
1994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转发了武邑县面向人才市场,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的经验。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在《关于认真做好1994年冬季退伍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 中提出: 各地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把军地两用人才推向劳动力市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创办退伍军人两用人才服务机构,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使之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对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进行帮助和扶持。
1995年12月,河北省有6名优秀退伍军人企业家在民政部、国务院军安办举办的 “退伍军人建功立业、成才报国活动” 中受到表彰。
截止1996年底,全省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1 290期,培训退伍军人27 336 528人次。通过技术培训和大面积开发使用,有69 852人成为农业科技骨干,有26 305人成为县、乡 (镇)企业的骨干力量,有11 261人担任了厂长、经理,54 553人担任了村干部,59 090人成为专业户和参加了经济联合体。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带领下,全省有5 301个村实现了经济翻番,改变了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