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魁星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魁星楼又称文昌阁。民间为奉祀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而设立的楼阁。内供设星宿牌位,有文昌帝君、文曲星、文魁星等多种称呼,以求其保佑赶考学子获得功名,荣耀乡里。建筑平面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高二至三层不等。参见 【魁星】。 魁星楼见“聚奎楼”。 魁星楼 魁星楼又名陈氏宗祠,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镇府内,距县城32公里,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底宽7米,高17.5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众筹款建筑。1923年6至7月,韦拔群组织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设作战指挥部于此。1926年至1927年间,为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红七军政委邓斌(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曾在楼上办公。1932年革命遭受挫折后,魁星楼遭到破坏,建国后始修复。现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 中山纪念堂 ☛ 魁星楼 魁星楼清代建筑。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山县四门镇西堡子村。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为大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进深各 3 间,长宽约 6 米,当心间作神龛,四周施明柱、望柱、平座、勾栏、回廊,每层山面均绘壁画。 ☚ 女娲祠 大像山永明寺 ☛ 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西头,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第十七代孙石承谟所建。楼基为磨光花岗岩构造,高2尺,边长2丈,四角是4根2尺见方的石柱。楼内正面有6扇花门,上方悬“魁星楼”匾额一块,刻有魁星像,下为神座。楼左仿石守信帅印规制,用石料建成印堆。楼顶有花砖砌成的一字脊,脊端均有凤尾角,正中竖葫芦顶,两边排列天马、天狗、麒麟各一对。近年,当地对该楼进行了一次大修,悬有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恺帆题写的“胜揽溪山”横匾。魁星楼结构独特、工艺精湛,寓有对明王朝的怀念,有别于清代一般楼阁的建筑艺术,对研究我国古建筑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光复门楼 谢脁楼 ☛ 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沅江市区东北。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楼高15米,为三层尖顶楼阁式建筑,每层飞檐置琉璃饰物。一层为龙,二层为凤,三层为鱼,尖顶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二楼供奉道教认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神,又称“魁星菩萨”,因此历代文人都来此顶礼膜拜。 ☚ 栖霞寺 凌云塔 ☛ 魁星楼 魁星楼又名八角亭。位于沅江市义和街东。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 由知县傅景錞主修。1963年维修。占地面积76平方米。三层六角攒尖顶,呈宝塔状,高15米,木结构。楼基为花岗岩砌筑。第二、三层周围设木栏。各层飞檐翘角,翘角置琉璃龙凤。全楼造型清秀俊逸。登楼远眺,洞庭风光,尽收眼底。 ☚ 南洞庭湖风景区 海印禅师墓 ☛ 魁星楼壮族地区革命遗址。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乡所在地。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高约4丈,形为角塔式楼房,红檐绿瓦,檐棱飞龙舞凤雕刻,内分四层,沿梯盘旋而上顶层,可远眺数里内外。原供祀魁星神像,故名。韦拔群曾在此设立农民运动指挥部。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为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驻地。1930年又为红七军军部驻地,邓小平、张云逸曾在此办公两月之久。今楼内陈列有邓小平、张云逸使用过的各种用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