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死去,太子李显即位(中宗),武则天临朝称制;翌年即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为帝(睿宗),实囚之于宫。武后大权在握,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悉改百官名称,积极筹建武周王朝。李唐宗室旧臣与武后集团长期以来的权力斗争更趋尖锐。李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本姓徐,因有功赐姓李)的长孙,曾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这年因事谪柳州司马,便与其弟敬猷联络薛璋、唐之奇、杜求仁及客居扬州的骆宾王等人,于九月在扬州以恢复中宗帝位为号召,发动武装暴动,旬日之间便云集十万余人。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为艺文令,写下了这篇声讨武后的檄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贞观之治的统一强盛在她手里得到切实巩固,对历史颇多贡献;但她为了夺权称帝,残酷杀戮异己,株连太广,连作了太子的亲生儿子李弘、李贤,因有才能也被她先后杀害,更不必说大批忠于李唐的朝臣地方官了。过去对这篇讨武檄文的评价,或因肯定武后历史功绩而否定骆宾王,或因强调封建正统而拔高骆宾王的“忠义大节”(如明末追谥宾王为“文忠”,清雍正时又为其建忠孝祠),其实皆失之片面。檄文中固有维护李唐王朝的正统观念,但更主要的则是他长期侘傺失志、身受迫害压抑,而对武后政权不满的爆发。在此六年前(678),他因受诬陷“坐赃”而被捕下狱,在《狱中书情通简知己》中就公然声称“莫言韩长儒,长作不然灰”;出狱后作《畴昔篇》,又感愤“谗言巧佞傥无穷”;公元680年,除临海县丞,因才高位卑受人奚落而“快怏失志,弃官而去”(《旧唐书》本传),而他的个性又是“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此时恰好身处政治暴风雨中心的扬州,故李敬业起兵,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喷发胸中积郁愤懑的机会。这是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态。檄文中的情绪也反映了当时一批人怀念贞观、永徽之治,反感武后残暴的共同心态。 作为军用文书的檄文,本篇确实达到了“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文心雕龙·檄移》)的要求。首段历数武氏罪恶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临生死存亡之秋,为兴兵讨武铺垫了充足的理由,可谓“事昭而理辨”;次段接写敬业举义之名正言顺和兵威强盛之必胜无疑,可谓“气盛而辞断”;末段号召京、藩文武响应,示之以大义,动之以刑赏,更是理直气壮,慷慨果断。 而每段内部的层次章法,也无不体现出这些特点。 首段分两层:先历数武氏之罪不容诛,紧扣首句一个“伪”字(篡位不合法、非正统):论本性,无妇人应有的谦和温顺;论出身,是个贫寒微贱的木材商家庭;论资历,仅是太宗后宫排在后列的才人,以更衣之便得幸;论品行,她先与太子淫乱,后为掩盖曾为太宗才人之迹而削发为尼,以图高宗后宫嬖幸……这是纵向揭其根底之“伪”。然后写其对帝、后、臣、属所犯罪行:对嫔妃心怀嫉妒,以色媚取专宠;对皇帝巧言进谗加以迷惑,陷高宗于父子共妻的乱伦中;诬陷王皇后自己取而代之;亲近许敬宗、李义府等邪僻佞臣;残害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忠臣义士;杀害兄长、侄儿侄女等亲属;害死皇帝和皇后;特别是野心勃勃,妄想篡夺皇位,废中宗为庐陵王,囚睿宗于宫中,大封诸武党羽,委以重任……这是从横向斥其篡逆之“伪”。第二层先以“呜呼”领起,前两典感叹王佐之臣已被杀尽,讥刺现有朝臣中再无霍光、刘章那样辅弼良臣了;后两典以汉成帝后赵飞燕、周幽王妃褒姒为喻,直斥武后是亡国灭君的祸根,说明李唐社稷危在旦夕。这就为下段正写兴兵讨武、匡扶唐室之刻不容缓,作了有力铺垫。 次段亦分两层,先写起兵之正义:说敬业乃功臣、宗室后裔,出身高贵,理当义不容辞,肩负匡复重任;接以宋微子、桓谭二典比喻敬业乃宗室不忘故国、失爵谪居外地的忧国之情,故志安社稷,乃应天顺民之壮举。第二层写其兵威之壮:从控制地盘之广、兵马战船之众、粮草储备之丰,东南帝气之旺、兵威士气之高等多方面铺张扬厉,说明天时、地利、人和均占优势,必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整段从道义之正和实力之强两方面来争取人心,理直气壮,慷慨磅礴,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末段针对敌方先示之以大义:前四句晓谕在朝诸君,皆厚蒙国恩重托,不论宗室异姓,讨逆义不容辞;接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诘问,激发故君之思和新君之危,是动之以深情。再以“凡诸爵赏,同指山河”正面饵之以赏赐;以不察征兆,“后至之诛”怵之以刑罚。末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气势磅礴,充满必胜信心,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警句。通篇雄文劲采,足以鼓舞斗志;事彰理辨,足以折服人心。难怪武后看罢也赞叹其才,而怪宰相“何得失如此人”了(《酉阳杂俎》卷一)。 本篇通体骈四俪六,不仅句式整饬而略显错综(四四四四、四四六六、六四六四、四六四六参差成趣;每句中的音步变化如四字句有二二结构,有一三结构;六字句有三三、三一二、二二二、二四、四二等结构),平仄相对而低昂有致(如“入门见嫉”四句,一三两句、二四两句平仄完全相反对应),对仗精工而十分自然(如“南连百越”对“北尽三河”,“海陵红粟”对“江浦黄旗”,不仅词性、句法结构相对,而且方位、地名、颜色等事类也相对),用典贴切委婉而不生硬晦涩(如用霍子孟、朱虚侯、赵飞燕、褒姒、宋微子、桓君山等典故),词采华艳赡富而能俊逸清新;尤其难得的是,无论叙事、说理、抒情,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有如神工巧铸,鬼斧默运,虽经锻炼而成,却似率然信口。音节美,文情美,二者达到了高度统一,堪称声文并茂的佳品;与六朝某些堆砌典故藻饰、晦涩板滞、略无生气的骈体文,自有霄壤之别;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骈文的双璧。 李敬业的举义,终被武则天的三十万大军彻底打垮了,骆宾王从此也“亡命不知所之”(《新唐书》本传),然而他的这篇檄文却传诵千古,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注〕“昔充”二句:下陈,后列,指地位较低的宫妃。武则天曾为太宗才人。更衣,宴会休息时更换衣服,暗用卫子夫因汉武帝更衣入侍得幸的典故。“洎乎”二句:晚节,犹言后来。秽乱春宫,指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武后即与之有暖昧关系。春宫,东宫,太子所居之宫。“掩袖”二句:指武则天用阴谋陷害王皇后事:她自己弄死亲生女婴而诬陷于王皇后,高宗下诏废王皇后,立她为皇后。元后:正宫皇后。翚翟(huīdí灰狄):五色野雉。皇后的礼服上有翚翟图案花纹。聚:犹“共”。麀(yōu优):母鹿。聚麀,两头公鹿共同占有一头母鹿。虺蜴(huǐyì毁易):毒蛇和蜥蜴。鸩(zhèn振):毒鸟,羽毛有毒,浸酒饮之即死。此指以毒酒害人。神器:指帝位。霍子孟:西汉霍光,子孟为其字。曾以大司马大将军辅佐昭帝,拥立宣帝。朱虚侯:汉高祖之孙刘章,封朱虚侯。曾与陈平、周勃合谋诛诸吕外戚,迎立汉文帝。(11)燕啄皇孙:汉成帝后赵飞燕,于后宫有子者皆杀之,时有“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12)“龙漦”二句:龙漦(lí梨),龙吐的唾沫。传说夏末有二龙降于庭,夏帝以木盒封漦,传至周厉王时,始开盒,漦流于庭,入于后宫,一宫女感而怀孕,生一女,即褒姒。后为幽王王后,致西周乱政亡国。(13)宋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庶兄,封于宋,故名。殷亡,微子朝周,过殷都废墟,作《麦秀歌》以寄故国之悲。(14)桓君山:桓谭字君山,东汉人。因疏陈时弊谪六安郡丞,郁郁不乐而死。(15)百越:泛指今南方沿海地带。(16)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古代帝王建都的中原之地。(17)玉轴:指船。轴,通“舳”。(18)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唐代属扬州。红粟:陈年的米。(19)江浦:指东南一带。黄旗:旧说,紫盖黄旗,象征帝王一统的气象。(20)班声:马声。(21)南斗:即斗宿。斗宿和牛宿是吴地星空的分野。(22)家传汉爵:有世代传袭的爵位。因汉初王侯封爵,故借汉说唐代的功臣后裔。这里指异姓官员。(23)地协周亲:身分地位合于至亲。这里指宗室官员。(24)重寄:寄托重任。爪牙:指节制一方的将帅。(25)顾命:皇帝临死的遗命。宣室:汉未央宫殿室名,此是借用。(26)一杯(póu)之土:指高宗陵墓。一杯,犹一掬。未干:高宗下葬才一个多月,故云。(27)六尺之孤:指嗣位的新君李显。无父之子曰孤。(28)送往事居:往,死者,指高宗;居,生者,指中宗。(29)同指山河:共指山河以为凭信。(30)先几之兆:事前的朕兆。这句说,看不清事先的预兆。(31)后至之诛:迟迟不响应者定按军法从事。《周礼·大司马》:“比军众,诛后至者。”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1,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6。密隐先帝之私7,阴图后庭之嬖8。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9;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10。践元后于翚翟11,陷吾君于聚麀12。加以虺蜴为心13,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4,残害忠良15,杀姊屠兄16,弑君鸩母17。神人之所共疾18,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19,窥窃神器20。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21;贼之宗盟22,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23,朱虚侯之已亡24。燕啄皇孙25,知汉祚之将尽26;龙漦帝后27,识夏庭之遽衰28。 敬业皇唐旧臣29,公侯冢子30。奉先帝之遗训31,荷本朝之厚恩32。宋微子之兴悲33,良有以也34;桓君山之流涕弱5,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36,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37,顺宇内之推心38,爰举义旗39,誓清妖孽。南连百越40,北尽三河41,铁骑成群42,玉轴相接43。海陵红粟44,仓储之积靡穷45;江浦黄旗46,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47,剑气冲而南斗平48。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49。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50? 公等或家传汉爵51,或地协周亲52,或膺重寄于爪牙53,或受顾命于宣室54。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杯之土未干55,六尺之孤安在56?倘能转祸为福57,送往事居58,共立勤王之勋59,无废旧君之命60,凡诸爵赏,同指山河61。若其眷恋穷城62,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63,必贻后至之诛64。请看今日之域中65,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66,成使知闻67。 【注释】 1 伪:非法的,指武则天僭位,其政权不合法。武氏:即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属山西省)人。太宗(李世民)时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削发为尼。高宗(李治)时立为皇后,参与国政。中宗(李显)即位后,她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705年中宗复位,去其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八十二岁卒。 2 地:指家庭的社会地位、出身。武则天之父武士彟 (hu湖)是唐初新贵,非门阀世族。 3 下陈:后列,品级不高的侍妾,指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太宗才人。《旧唐书·后妃传》:“才人九人,正五品。”4 更衣入侍:暗用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典故,指武氏得幸太宗,来路不正。《史记·外戚世家》载,卫子夫出身微贱,初为平阳主家歌女。武帝过平阳主家,卫子夫因伺候武帝在轩中更换衣服而得幸,入宫。 5 洎(ji计):及,到。晚节:本指晚年,这里指后来年纪稍大之后的行为。 6 春宫:即东宫,太子居住的宫室。秽乱:指高宗为太子时,武氏即与其有淫乱关系。《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7 密隐:遮掩,隐瞒。私:阴私,指武氏原为太宗妃子。 8 阴图:暗中图谋。后庭:指高宗的后宫。嬖(bi辟):贱而得幸曰嬖,这里指武氏在太宗死后于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把她复召入宫,为昭仪,后又立为皇后。9 入门:指选进后宫的嫔妃。见嫉:遭到武氏的嫉妒。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武则天。 10 掩袖:以袖掩鼻。工谗:善于进谗言。《战国策·楚策》载,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人,怀王妃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爱你的美貌,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以后见到大王要以袖掩鼻才好。美人照办,怀王感到奇怪,问郑袖。郑袖回答说,她是讨厌闻你的臭味。怀王大怒,命人割掉了美人的鼻子。这里用此典故喻指武氏迷惑高宗以陷害王皇后的事。《新唐书·后妃传》载,武氏进封昭仪后生一女,王皇后前去看望并逗弄孩子,皇后离开后,武后弄死女儿盖在被下。高宗来,见女已死,惊问左右,都回答说王皇后刚来过。武氏悲啼不已,诬指皇后害死帝女。高宗不能明察,后来终于下诏废后。狐媚:相传狐善魅人,故称以狡猾手段迷惑人为狐媚。主:指高宗。 11践:登上。元后,正宫皇后。晕翟(huidi 灰狄):野鸡,有彩色羽毛者曰日晕,尾长者曰翟。相传野鸡的配偶不乱,古人用以象征妇德,因而皇后的车子、礼服上的图案都饰以晕翟之形。这里以皇后的乘舆礼服代指皇后之位。 12麀(you 忧),母鹿。两头公鹿共有一母鹿曰聚麀。这里喻指武氏先为太宗幼妾,后又为高宗皇后,诱使高宗象禽兽一样乱伦。《礼记·曲礼》:“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虐。” 13虺(hui 毁):毒蛇的一种。蜴:晰蜴,俗称四脚蛇。 14近狎(xid 匣):亲近。邪僻:奸邪之人,指许敬宗、李义庆等人。高宗欲废王皇后而立武氏,遭到众大臣的反对,许、李二人却进言、上表,请以武氏为后,后皆谋得高官厚禄。《新唐书》将二人事列入“奸臣传”。 15忠良:忠诚良善之士,指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二人都是唐开国老臣,悉心奉国,因坚决反对立武氏为后而遭到迫害。武后立,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郁郁而死;长孙无忌被诬谋反,远流黔州,自缢而死。 16杀姊:实指杀害姐姐之女。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有女贺兰氏在宫中受宠,则天在异母兄的两个儿子惟良、怀远送来的食物中暗下毒药,送给贺兰氏吃,毒死了侄女,两个侄儿也被诬杀。屠兄:武则天的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分别为宗正少卿、少府少监,她立为皇后之后,元庆出为龙州刺史,到任后即忧郁而死;元爽被流配,死在振州。见《旧唐书·外戚传》及《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17弑(shi 式):古时谓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鸩(zhen 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其羽毛浸酒,可以毒杀人。君:指高宗。母:指则天生母杨氏。所谓弑君鸩母事,史无记载,或出于传闻,抑或有意添加其罪过,以激起公愤。18疾:痛恨,憎恶。 19祸心:窃国之心。 20神器;指帝位。李敬业起兵讨武时,武则天虽已掌握国家政权,但并未正式宣布“革唐命”而称帝,故云“窥窃神器”。 21爱子:指高宗次子睿宗李旦。幽:囚禁。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次年二月即被武氏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时睿宗虽立,实囚之,而诸武擅命。” 22贼:指武则天。宗盟:同姓宗族,指武氏家族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新唐书·外戚传》载,武则天当政后,她的侄儿武承嗣多次升迁,官至春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承嗣从父弟武三思也被委以春官尚书、太子少保等职。 23霍子孟:即西汉的霍光,字子孟。《汉书·霍光传》载,汉武帝时霍光为奉车都尉,武帝死,年仅八匀的昭帝继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昭帝死,迎昌邑王刘贺即位,因贺荒淫无道,遂废之,改立宣帝刘询,使刘家天下得以安定。 24朱虚侯:即刘章,汉高祖曹夫人所生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封朱虚侯。高祖死后,吕后执政,诸吕擅权,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梁王吕产为相国。吕后死,诸吕阴谋作乱。刘章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一起消灭诸吕,迎立文帝刘恒,保全了刘姓江山。见《史记·吕后本纪》及《汉书·高五王传》。 25燕啄皇孙:《汉书·五行志》载,汉成帝时,民间童谣云:“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后来成帝召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其妹为昭仪。姐妹二人因无子而妒嫉他人,凡后宫怀孕者都被其害死,使成帝无嗣。这里以赵飞燕喻指武则天,她先后废掉或害死太子李忠、李弘、李贤,其中李弘、李贤乃武氏亲生子。见《新唐书·高宗本纪》及《则天皇后本纪》。 26汉祚(zhuo 作):汉朝的帝运,这里指唐朝的国运。 27龙漦(li 离):龙的涎沫。帝后:指周幽王的王后褒姒。《史记·周本纪》载,夏朝衰亡时,有二神龙降于宫廷,自称褒之二君。夏帝根据神的指示,用木盒把龙留下的漦封闭起来。到周厉王末年,始将木盒打开,龙 流溢出来,化为玄鼋,进入后宫,一未成年宫女感而受孕,生一女,即褒姒。后来周幽王立褒姒为后,废申后及太子。申后之父申侯引犬戎入侵,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这里以褒姒喻指武则天,谓以武氏为后,必知褒姒之灭周。 28识:知道。夏庭:夏朝的帝业。 29敬业:即李敬业。本姓徐,是唐朝开国功臣徐世勋之孙,勋因功赐姓李,避太宗讳,单名勣,封英国公。敬业少有勇名,屡从勣征讨,高宗时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后贬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他起兵扬州讨武,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兵败被杀。皇唐:大唐。 30冢(zhong肿)子:嫡长子。敬业是李勋之子李震的长子,故称。 31先帝:指已故的唐高祖、太宗和高宗。遗训:指保护李唐天下的遗教。 32荷:蒙受。 33宋微子:名启,殷纣王的庶兄。周武王灭纣后,封微子于宋,故称宋微子。兴悲,引起悲伤。《尚书大传》载,微子将往朝周,路过殷都废虚,见一片荒凉景象,伤感悲叹,作《麦秀歌》。 34良:确实。以:原因,缘故。 35桓君山:东汉桓谭,字君山,光武帝时官议郎给事中,因上疏议论时政,反对光武帝迷信图谶,被贬为六安县丞,抑郁而死。见《后汉书·桓谭传》。敬业远谪柳州,故以桓谭相比。 36是用:是以,因此。气愤风云:义愤之气激起风云。风云,指起兵讨武。 37 因:凭借,依靠。失望:指天下人失其所望,怨恨武氏。 38 宇内:全国。推心,以诚心待人。《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这里指国人推心于敬业。 39 爱:句首语助词。 40 百越:古代对南方各部族的总称。今浙江、福建及两广等地为古越族所居之地,春秋以后,分为若干支族,谓之百越。这里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41 三河:汉代设河南、河东、河内三郡,地域相当于今河南、山西一带。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42 铁骑(ji计):精锐的骑兵。 43 玉轴:本指华美的车子。这里指战车。 44海陵:县名,在今江苏泰县,唐时属扬州。汉朝吴王刘濞在海陵设有米仓。红粟,陈年老米,因发酵而变红。 45 靡穷:无穷。 46 江浦:县名,今属江苏省。海陵、江浦皆泛指东南沿江敬业起兵之地。黄旗:古时迷信以为天空出现黄旗紫盖状的云气,是将出帝王的征兆。《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紫盖黄旗,运在东南。”这里言敬业是应运兴兵,唐朝天下定会匡复。 47 班声:马鸣声。离群之马曰班马。这里指战马的嘶鸣声。 48 剑气:剑光。南斗:即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平:意谓相齐。 49 喑(yin音)呜:怒气郁积。呜,同“噁”。叱咤:怒斥,呼喝。《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索隐:“喑噁,怀怒气。”“叱咤,发怒声。” 50 克:攻下。 51 公等:檄文号召的对象,泛指中央和地方的文武官员。家传:世代承袭。汉爵:代指唐室的封爵。52 地;地位身分。协:合于。周亲:至亲。《尚书·泰誓》:“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这里指唐朝的宗室、姻亲。 53 膺:受,承担。重寄:重托。爪牙:喻武臣。《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这里指节制一方的将帅。 54 顾命:皇帝临死时的遗命。宣室:汉代未央宫正殿前室,借指唐宫廷。 55 一抔(pou):一掬,一捧。一抔之土,指高宗的陵幕。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次年八月葬于乾陵,九月敬业起兵,故云一抔之土未干。 56孤:无父之子曰孤。古代帝王临死,遗诏令大臣辅助太子继位,称为托孤。六尺之孤,指嗣位的中宗李显,当时中宗已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软禁在房州。 57 转祸为福:指响应讨武号召,背弃武氏。58 往:往者,死者,指高宗。居:生者,指中宗。 59 勤王:古时诸侯大臣为救援天子的危难而起兵,称为勤王。 60 旧君:先帝。61 同指山河:共指山河为誓。 62 穷城:没有后援的孤城。 63 坐:介词,因,由于。昧:昏,不明。先几之兆:事前的预兆。 64 贻:遗留。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后至之诛:因迟迟不响应讨武号召而被处死。传说禹召集诸侯时,防风氏后至,禹把他杀了。 65域中:国中。 66移檄:传送檄文。 67咸:都。 【今译】 非法僭位当政的武氏,人不温顺,出身寒微。过去充当太宗的才人,曾因伺侯皇帝更换衣服之机而获得宠幸。到了后来,又与太子发生淫乱关系。她隐瞒了与先帝太宗的私情,暗中图谋高宗的宠幸。入宫的嫔妃都遭到她的妒嫉,以美色争宠不肯让人;用掩袖之计巧进谗言,以狡诈手段迷惑君主。终于登上了皇后之位,致使君主败乱了人伦。加上她蛇蜴一般的毒心,豺狼一样的本性,亲近奸邪之人,残害忠良之士,杀害姐姐与兄长,谋害君主和母亲。为人神所共恨,为天地所不容。又怀有窃国之心,窥测时机夺取帝位。高宗的爱子,被囚禁在别宫;武家的同族,却委之以重任。唉!安定汉室的霍子孟不能再起,消灭诸吕的朱虚侯早已亡故。赵飞燕害死皇孙,便知道汉代的帝运将尽;龙的涎沫化为帝后,就可看出夏朝会迅速衰亡。 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公侯的长子。遵奉先帝的遗教,蒙受朝廷的厚恩。宋微子过殷墟而引起悲伤,确实有原因;桓君山痛哭流涕,难道是无缘无故?因此,义愤之气激起讨武风云,志向在于使国家安定。凭借天下人对武氏的怨恨,顺应国人对敬业的信任,举起义旗,立誓清除武氏妖孽。南连百越之境,北到中原之地,精锐的骑兵成群结队,众多的战车首尾相接。海陵的陈米已变质发红,仓中储积的军粮无穷无尽;江浦已升起祥云吉兆,完成复国大功还有多远?战马嘶鸣如北风呼号,剑光冲天似与南斗相齐。心怀怒气能使山岳崩塌,厉声呼喝可令风云变色。以这样的声势去制伏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被摧毁?用这样的军队去攻打城池,有什么城池攻打不下? 你们当中有的世袭唐朝的封爵,有的是王室的至亲,有的肩负重托节制一方,被皇帝视为爪牙,有的领受先帝的遗诏,在朝辅政。先帝的遗言还在耳边回响,臣子的忠心难道就已遗忘?一捧坟土还没有干,先帝的遗孤就被废到了哪里?倘若你们能转祸为福,背弃武氏,送别死去的先帝,奉事继位的嗣君,共同建立救援皇室的功勋,不弃先帝的遗命,那么所有封爵赏赐,都同指山河为誓。假若留恋陷入绝境的孤域,在歧路之间徘徊犹豫,由于看不清事前的预兆而不响应,必然留下迟迟不勤王的罪名,招致惩处。请放眼看吧,今日国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将此檄文传送各州各郡,使天下臣民全都知晓。 【集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尽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八:“妖牝窃唐,举唐臣子,颂德恐后,自宾王一檄,痛责其奸,大声其恶。曌虽漏网,千载下罪孽历历……且当时从敬业起事,讵止匕宾王一人?今皆湮没无闻,而宾王以一檄故,名流天壤。”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本文评:“起写武氏之罪不容诛,次写起兵之事不可缓,末则示之以大义,动之以刑赏。雄文劲采,足以壮军声而作义勇。宜则天见檄而叹其才也。”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本文评:“此文雄词伟论,炳耀日星,唐四杰中正大之作也。”“事虽未成,而大义凛然,文亦不朽矣,君子不以成败论人也。” 【总案】 本文题目一作《讨武曌(zhao照)檄》,但武后自名为曌,在载初元年(689),晚于敬业起兵五年,骆宾王作檄时,不得有是名。 骆宾王代李敬业写此檄文时,武则天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正在积极准备正式登极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宾王站在封建正统立场,以封建君臣之义为依据,历数武后谋权篡位的种种罪恶,号召天下起而讨武,是出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的需要。 武则天性刚强,通文史,多智计,乘高宗、中宗昏懦无能之机逐步夺取政权,临朝执政四十余年,在帝位十六年。她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世家大族势力,破格选拔人才等方面卓有建树。贞观以来国家的统一和强盛,在其执政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她好用权谋,用心险恶,培植党羽,擢拔诸武,任用大批酷吏,滥杀无辜,也颇多暴行,见于史册。本文对其严词挞伐,虽有个别夸大失实之处,却由此能使读者见到一个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本来面目。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以为檄文的作用在于“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因而“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本篇檄文声讨武后罪恶,对其政治面目及私生活都予以揭露,公之于众,痛摘其奸;宣扬己方声威,正气凛然,充满必胜的信心;敦促天下响应,晓以大义,说以利害。全文事理昭彰,抑扬分明。骈偶句的适当使用,行文语气的不时变换,更使文章气势壮盛,辞锋凌厉,有极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