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经验
纵观河北省科技兴农的历程,可以看到其中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农村的改革,一是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兴农工作的基本经验是:
(1)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做基础和后盾 河北省气候地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农业科技上很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必须建设自己的科研一开发一推广相配套的强大科技体系。对优种的选育提高,对优势产品的研究开发,对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利用,对病虫等灾害的监控都不能中断; 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应继续发扬,并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机构和队伍必须保持稳定,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研究开发手段,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唯此,科技兴农才有不竭的源泉。
(2)处理好引进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河北省环绕京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大力引进京津和省外、国外的技术、人才,同时处理好同地方科技队伍关系,在项目招标、论证、成果奖励等方面应公平对待,既鼓励省外人才来冀工作,又保护地方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在研究、开发、推广中要组织两方人员合作,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近10年来,仅承担省级研究开发、推广培训的省外农业科技人员,每年就有百人以上,他们在科技兴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等单位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3)研究开发和推广要紧密衔接 研究开发和推广要兼顾并重,并重视中间环节的衔接,从科研立项起就强调成果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成果问世后,研究人员要 “一传” 到位,培训一批能掌握技术的 “二传手”; 对不完善或尚不具备推广条件的成果,要进行二次研究开发; 在推广中还要对成果不断完善。
(4)坚持不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兴农最终要依靠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这是件长期工作。几十年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坚持和发扬,并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提高。
(5)加强科技队伍精神文明建设 河北省农业科技队伍有同农民和实际密切联系、艰苦奉献的好传统,仍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研究人员或推广人员都要保持同生产第一线的紧密联系,以科技兴农为己任。已故谷子专家李东辉、小麦专家宁守铭是开发太行山的功臣,是河北省农业科技人员的优秀代表,他们都有较高的学术造旨和荣誉,但很谦逊,坚持深入生产发现问题,在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用事实宣传群众,把 “文章写在大地上”,他们是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和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