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科维茨,哈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科维茨,哈里1927~Markowitz, Harry M.美国当代金融经济学家,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曾先后获该校文科学士、经济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在兰德公司工作;1963~1969年担任联合分析中心委员会主席和技术主任;1969~1972年担任仲裁管理公司经理;1972~1974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教;1974~1983年任IBM公司沃顿研究中心研究员;1982年以后,在纽约市立大学巴鲁齐学院任金融学教授。曾担任1982年度美国金融学会会长;并于1989年获美国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学会冯·诺伊曼(von Neumann)学术奖。因其在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与米勒(M.H.Millor)、夏普(W.F.Sharpe)一起荣获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学术著作包括《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1959)、《过程分析研究》(与曼尼等合著,1963)、《逆偏差》(与伍迪等合著,1981)、《资产组合选择与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1987)等。马科维茨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有关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在选择一种资产组合时,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与广泛流行的将投资分散化的做法不相一致;并且指出,概率论中“大数法则”的采用也并不意味着风险能够被克服,因为各种证券收益的相关性太大了。他认为只有当效用是均值和方差函数时,投资者行为才与预期效用最大化一致,并且指出这一目标函数应是一个凹的效用函数。他描述了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方差,并且定义了均值-方差有效资产组合。他认为有效资产组合是在可行集中,将预期的资产组合收益构成的平面与资产组合的方差所构成的抛物面相切的各个切点连接而成的。他还简要地讨论了为均值-方差模型提供输入值的问题。认为应该根据统计计算构成一个均值与协方差的尝试性的集合,然后再根据正规计算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因素或细微差别来判断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些均值和协方差。马科维茨讨论了使用动态规划使一个多阶段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可能性,以及由当前消费和期末财富所定义的单阶段效用函数的直接最大化问题。他指出,均值与方差之间的替代关系隐含着一个二次效用函数,而且各种合理的效用函数(包括对数函数)可以由一个二次函数来近似求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