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颌位关系记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利用基托及蜡颌堤记录上下颌骨的正中颌位关系和垂直距离,并转移到颌架上,以便排牙。
垂直距离 当正中颌时, 正常上下牙列在上下颌骨间占有一定距离,使面部由鼻底至颏下点之间,维持着一定的垂直高度,此垂直高度称为垂直距离。当全部牙齿缺失后,在上下牙嵴间的垂直空隙,称为颌间垂直距离。颌间垂直距离的大小,因牙槽骨吸收的程度而有不同。垂直距离过大,面下部1/3过长,表情不自然,义齿易脱位,面颌部肌肉出现酸痛不适,上下义齿易发出撞击声等。垂直距离过小,咀嚼无力,面下部1/3显短,呈衰老状。垂直距离过大过小,均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症状。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
❶下颌休息位测定法:当下颌处于息止颌位时,上下牙间的间隙叫做息止颌间隙,一般为2~5mm。下颌息止位时的面下1/3距离, 大于正中颌位时的面下1/3距离。 利用前者减去息止颌间隙,即可测得正中颌位时的垂直距离。
❷面部外形观察法: 观察病人的上下唇自然曲度和正常形状,颊唇沟和鼻唇沟合宜的深度,以及面部的协调性等,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❸面部距离均等测量法:此法是基于面部各部垂直距离均等,作为面下部建立正确垂直高度的参考。有以整个面部三等分者,也有以整个面部二等分者。
❹拔牙前记录: 根据拔牙前所测病人的垂直距离,作为恢复垂直距离之参考。正中颌位 牙齿全部缺失后, 须正确地确定和建立正中颌位关系,在此基础上排列人造牙,才有可能恢复最大咀嚼功能。有些病人由于失牙过久,未及时作全口义齿;或在义齿修复前,有不正常的咬合习惯;或由于病人精神紧张等原因, 造成下颌不易回到正常的正中颌位关系。因此, 在确定正中颌位关系前, 必须教会或帮助病人下颌回到正确的正中颌位。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❶肌肉疲劳法:训练病人反复作张、闭口动作,使提下颌肌群与降下颌肌群疲劳; 或是训练病人反复作前伸及后退下颌动作,使前伸及后退肌疲劳; 最后自然咬合在正中颌位上。
❷病人练习作吞咽动作, 下颌自然退回至正中颌位。
❸病人舌尖卷向上后,舐腭顶后部,或舐上颌蜡基托后缘中部的小蜡球,同时轻轻自然闭拢下颌,下颌即可回到正中颌位。
❹医生将两手食指置于下颌牙嵴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磨牙区,嘱病人轻咬手指,反复数次,下颌即可咬合于正中颌位。
颌位记录法
❶基托的形成: 在上下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或塑料基托)。
❷颌堤的形成: 用蜡在基托上建立颌堤,代替已丧失的天然牙和部分牙槽骨所占据的位置。要求上颌堤颌平面的前部与瞳孔联线平行, 并位于上唇下缘约2mm,其后部与鼻翼耳屏线平行。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在口内试戴上颌托时, 可用颌平面板校正。 待上颌托完成后,在下颌基托上作下颌堤,趁蜡尚未硬固时,放入口中就位,嘱病人用前述方法作正中咬合, 反复校正直至合适。 在上下颌堤上画面部中线及口角线。
❸校正颌位记录: 固定上下颌堤前, 应反复校正颌位记录的正确性。例如: 医生用双手扪诊双侧颞部和嚼肌部位, 如有明显收缩, 则正中颌位关系正确; 医生用双手小指放入病人外耳道内,嘱病人作张闭口的咬合动作,当髁突回到关节凹生理性后位时,手指有撞动感; 应用肌电测试仪校正正中颌时颞肌的收缩, 或用Jankelson所创制的肌探测仪求得准确的正中颌关系位置。 待校正颌位记录正确后,固定上下颌堤成一整体,放回上下颌模型上。

☚ 全口义齿印模法   颌位关系转移 ☛
000173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