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全唐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全唐诗

全唐诗

诗歌总集。清彭定求、曹寅等编。康熙四十四年开始收辑,翌年成书。本书在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唐诗》两书基础上增订而成。共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书中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本书搜罗宏富,为研究唐诗的重要资料。但其中误收、漏收、重出、讹误之处不少。有清康熙四十六年武英殿刻本等。1960年4月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印行,后附有清乾隆间《知不足斋丛书》所收日本上毛河世宁所辑《全唐诗逸》三卷。

☚ 唐人万首绝句选   唐诗别裁 ☛
全唐诗

全唐诗

唐五代诗总集。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命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开局编纂,故又称《御定全唐诗》。历时一年零五个月,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告成。其间先后参加编纂工作的有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是书汇集有唐一代诗歌,以清初季振宜《唐诗》及明胡震亨《唐音统籤》为底本,参取内库所藏明吴琯《唐诗纪》等唐人总集、别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馀首,作者二千二百馀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为九百卷,另有目录十二卷。全书收罗甚富,堪称集唐代诗歌文学之大成。书中所收诗人兼及已结集者和本集已散佚者。全书主要是以人系诗,帝王后妃诸王公主宫嫔诗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而后是历朝诗人,大略按时代排列,并附以小传;最后单列联句、逸句、名媛、释、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于书末缀以补遗及词。《全唐诗》在编定过程中,对所收罗的材料也作了一些考订,“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伪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标《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至于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同时也删去了《唐音统籤》中的释氏偈语,道家咒章。一些诗集,经过整理,价值颇高,如贾岛《长江集》和《高適集》,收录完备,校勘精审。然如此浩大之工程,仅以一载余成工,草率之处难免。这在当时就有人指出,朱彝尊曾向曹寅指出一些逸诗以及遗漏诗人生平的情况,并著《全唐诗未备书目》一卷。近人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均有指摘。今人李嘉言首先提出全面改编《全唐诗》的方案,而后不少学者纷纷发表补充意见,傅璇琮《关于〈全唐诗〉的改编》一文(见《文学遗产》1989年第4期),论之甚详。《全唐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误收、漏收。今人在《全唐诗》的补辑上用力甚勤,主要有王重民《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等多种。《全唐诗》误收者甚多,如杜牧集中《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实乃许浑诗,显系误收(吴企明《樊川诗甄辨柿札》)。2.作家、作品重出。如李白《有所思》一诗,重见于乐府和李白集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大学编有《全唐诗重篇索引》,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检索颇为方便。3.诗人小传、小注有误。于此亦有学者指出,吴汝煜《全唐诗人名考》,陶敏、郁贤皓《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湘潭师院学报》1986年第1、2期),皆有所发。4.编次不当。据《全唐诗》凡例来评定,将高適、杜甫、岑参列于韦应物之后,显然不当。5.文字有夺讹。6.未注资料的出处,或注而不明。7.限于条件,一些材料未能看到,如敦煌卷子中的王梵志诗等。鉴于诸多弊端,苏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合作的新编《全唐五代诗》业已开始,此次重编,汇集了国内专家,力求全面超过清编《全唐诗》。《全唐诗》首刊于康熙四十六年,即“扬州诗局本”,计一百二十册。后又有江宁重刻本、广州巾箱本种种。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据“扬州诗局本”石印。1960年中华书局标点排印本最为通行,此本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并改正了明显的误字,另配有《全唐诗作者索引》。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扬州诗局本,同时出版诗人篇名索引。

☚ 唐诗   全唐诗逸 ☛

全唐诗

唐诗总集。九百卷,目录十二卷。清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编。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1706)十月,由曹寅负责刊刻。

《全唐诗》共收唐诗人两千两百余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次为乐章、乐府,次为历朝诗人,大致按时序编排,并附作者小传,再次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末则缀以补遗、词。编者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季振宜《唐诗》为基础,旁搜残碑断碣、稗史野书,网罗辑佚,再全部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总其成而为此书,可以说全面反映了唐诗的面貌和成就。

《全唐诗》不仅搜罗宏富,而且经过认真考订,改正了一些材料错误。举凡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并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讹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但此书仍多有谬误,如漏收、误收诗作,小传错舛,篇章重出互见,作者张冠李戴,诗题和小注错误等等。尽管如此,《全唐诗》还是不失为一部最为完整的唐诗总集。

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断句并加校正,于1960年排印出版,书后附有作者索引,及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剪贴影印,亦附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并另编有《全唐诗索引》,同时铅排付印,以利读者。


全唐诗 - 可可诗词网

全唐诗

 规模最大的唐诗总集。全书分九百卷,计收入二千二百余人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由清代康熙皇帝下令在扬州组织学者编修,由江宁织造曹寅 (即曹雪芹的祖父) 负责刊刻。参加编修的人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如打头的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状元,杨中讷是康熙三十年传胪,汪绎是康熙三十九年状元。《全唐诗》 的编修工作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就大功告成,如此神速,可谓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原因非常简单: 在此之前,历代学者已经为编纂唐诗作过许多工作,最直接的成果是明代胡震亨所编《唐音癸签》 和清初季振宜所编《唐诗》。但 《全唐诗》后来居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居首,其次为郊庙乐章 (宗教祭祀歌诗)、乐府,然后是各家诗人,略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 然后是联句、残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等的作品,以及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等韵文,而以词压卷。显然,这种编排体例相当混乱,或者以人为纲,或者以诗体为纲,还有以内容为纲的,这就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如李白的 《将进酒》、刘禹锡的 《竹枝词》等都不在本人的诗卷中,而在乐府卷或词卷中。至于张冠李戴的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全唐诗》 当然不可能将传世的全部唐诗网罗殆尽,其所谓 “全”,也只是相对而言。因此,近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在做辑补的工作,中华书局曾出版过 《全唐诗外编》,就是其主要的成果。

全唐诗 - 可可诗词网

全唐诗

诗莫备于唐,然自北宋以来,但有选录之总集,而无辑一代之诗共为一集者。明海盐胡震亨《唐音统签》始收罗成帙,粗见规模,然尚多所舛漏,是编禀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冠以帝王、后妃,次以乐章乐府,殿以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外国、仙神、鬼怪、谐谑及诸杂体。其余皆以作者先后为次,而以补遗六卷、词十二卷别缀于未,网罗赅备,细大不遗。然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讹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 以六朝人讹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炯之类; 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 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 《高密公主挽词》 作高密诗,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唐音统签》收道家章咒,释氏偈颂多至二十八卷,本非诗歌之体,伤于冗杂者,咸为删削。义例乃极谨严。至于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尤为周密。得此一编,而唐诗之源流正变始末厘然,自有总集以来,更无如是之既博且精者矣。( 《四库全书总目》)


古籍名著《全唐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全唐诗

 唐诗总集。九百卷(不含目录十二卷)。清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竑、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奉敕开始修纂,成于翌年十月。前此,明胡震亨有《唐音统签》(一千三百三十三卷),清季振宜有《唐诗》(七百七十卷),均为搜罗较广的唐诗总集。《全唐诗》即以二者为底本,又旁采碑、碣、稗史、杂书之所载,拾遗补缺而成。
 此书共收录唐五代将近三百五十年间的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收入作家二千二百四十六人(不含零句、联句、鬼怪诗卷作者数),其中有传记作家一千八百九十三人,无考作家三百五十三人。全书先列帝王、后妃之作,次为乐章、乐府,以下按年代先后列其他作家,其作品大致分体裁编排。书末附有唐五代词。
 胡震亨、季振宜本为著名藏书家,学识丰富,编辑唐诗总集时刊正讹误,用功甚巨。《全唐诗》在此基础上,以朝廷之力旁搜博采,复据内府所藏珍本、善本扩充、订正,对于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多有校注,还更正了他书一些误收、误属的舛错,因而能成为一部比较完备的、全面反映唐诗面貌的巨帙。它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广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于研究唐代文化、文学、历史乃至于政治、经济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但是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总集,仅以十人之力,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仓促编成,也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漏收了相当数量的唐诗,这就使人感到《全唐诗》还不“全”,还得做艰巨的补遗工作。其次是误收了不少六朝和宋、元时期的诗歌,真假相混,而在唐代范围内,又多有张冠李戴的现象,给阅读和研究均造成一定困难。此外,作家作品重出、诗题误标、小传小注错误、编次不当等问题,亦复不少。对于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清朱彝尊《全唐诗未备书目》、近人刘师培《读全唐诗书后》、闻一多《全唐诗校读法举例》、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都是比较重要的研究著作。特别是补遗的工作,尤为学者重视,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日本上河毛世宁,他辑有《全唐诗逸》三卷(中国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后王重民有《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二十卷,童养年有《全唐诗补遗》二十一卷另附录一卷。中华书局合以上四书为《全唐诗外编》,于一九八二年出版(《全唐诗逸》已附录于中华书局一九六○年版《全唐诗》)。王重民另有《<补全唐诗>拾遗》,刊于《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年第四辑。近十年来,还有不少学者辑得若干《全唐诗》漏收作品。据统计,自上毛河世宁以来,计已辑补唐代逸诗四千三百多首。
 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一百二十册),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四函),合成三十二卷。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则以扬州书局本为底本,除了断句外,还改正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将一九六○年版改为平装二十五册。该局一九八三年又据平装本出版了《全唐诗作者索引》。

全唐诗

诗总集。清彭定求等编。九百卷。定求有《南畇全集》已著录。明人胡震亨编《唐音统签》一千三百三十三卷, 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七百十七卷,采集唐人别集,搜求遗佚,成为包含较广之唐诗总集。此书以胡、季二书为底本,校补而成。纂修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成书于四十五年(1706)十月。共收唐诗及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唐五代词。计收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全书以人系诗,按时代先后排列,不分初、盛、中、晚唐, 每一作家系以小传,诗作按体排列。此书为断代诗总集中辉煌巨帙,有重要价值。胡、季二人系鉴赏名家,校勘颇精,故此书对研究唐代诗人作品极有参考价值。缺点在有误收、漏收及重出,小传有误, 编次有不当处, 引书删去出处。一九六○年,中华书局据扬州书局本校点重印,十二册,每册各有目录, 全书之后附作者索引。今人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人五十人,诗一百又四首;又集《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今人孙望又辑《全唐诗补逸》二十一卷,童养年辑《全唐诗续补遗》。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汇为一书出版,题《全唐诗外编》。

《全唐诗》

清代刊行的唐诗总集。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发现明末藏书家胡孝辕编《唐诗统鉴》,凡千余卷,久未刊行,遂命织造府兼理盐课通政曹寅以此书手稿为基础,1705年始编,至1706年成书,历时1年。又参照清初季振宜编的《唐诗》717卷,重新编成《全唐诗》,900卷,共收唐及五代诗49403首,残句1000余条,作者2837人。按时代顺序排列,加小传,间有校注。卷785至787为无名氏作品,卷788至881为联句等10类,卷882以后是补遗6卷,词12卷。康熙帝作序,又称《钦定全唐诗》。参加编修的有翰林官彭定求等10人,由扬州诗局刊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出版了断句排印本。此书通行本有2种,即1960年和1987年版本。

全唐诗

301 全唐诗

唐诗总集。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收辑,翌年成书。彭定求、沈三曾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此书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包罗了唐五代的诗歌。搜集之宏富,史无前例。诗人均按时代先后排列,并系小传,附隋唐五代词。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其中误收、漏收、重出、讹误之处不少。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了 《全唐诗外编》,收诗近2000首。

☚ 轶事小说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全唐诗》quantangshi

唐诗总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等10人奉敕编校。共900卷,目录12卷,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以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两书为基础,旁采博收,拾遗补缺,网罗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此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按时代前后排列,并系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其中不但囊括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集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书。
《全唐诗》在编辑过程中,也曾做过一些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的校注工作,并订正过一些所收材料的错误。由于编纂时材料条件等限制,以及旧时代大型官修书难免谬误的通病,此书也存在漏收、误收以及小传疏舛、篇章复出、作者张冠李戴、诗题和小注错误等问题。但瑕不掩瑜,它仍不失为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
最早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120册。今通行1960年中华书局的排印本。它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加以断句,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并附有作者索引和日本上毛河世宁辑《全唐诗逸》3卷。中华书局《全唐诗外编》,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见《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4辑),可供参考。

☚ 万首唐人绝句   全唐文 ☛
全唐诗

全唐诗

唐诗总集。九百卷,目录十二卷。清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编。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1706)十月,由曹寅负责刊刻。
《全唐诗》共收唐诗人两千两百余家,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次为乐章、乐府,次为历朝诗人,大致按时序编排,并附作者小传,再次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末则缀以补遗、词。编者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季振宜《唐诗》为基础,旁搜残碑断碣、稗史野书,网罗辑佚,再全部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总其成而为此书,可以说全面反映了唐诗的面貌和成就。
《全唐诗》不仅搜罗宏富,而且经过认真考订,改正了一些材料错误。举凡字句之异同、篇章之互见、根据诸本,一一校注;并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讹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但此书仍多有谬误,如漏收、误收诗作,小传错舛,篇章重出互见,作者张冠李戴,诗题和小注错误等等。尽管如此,《全唐诗》还是不失为一部最为完整的唐诗总集。
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断句并加校正,于1960年排印出版,书后附有作者索引,及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康熙扬州书局本剪贴影印,亦附日本上毛河世宁《全唐诗逸》,并另编有《全唐诗索引》,同时铅排付印,以利读者。

☚ 杜诗详注   御选历代诗余 ☛
全唐诗

《全唐诗》Quantangshi

清康熙间彭定求、杨中纳、曹寅等十人编纂。此书是在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统鉴》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的基础上参以内府所藏其他文献增订汇编而成的。计收唐五代诗48 900余首,作者2 200余人,共九百卷,另有总目十二卷。内容序次方面,不按初盛、中、晚的传统分法,而以帝王置首,次后妃,次宗室诸王,公主宫嫔,接着是历朝作者。编排以时代为序,有正集的各自成卷,诗少不能成卷的或另编,或附入他人集内。每集之前,各有诗人小集。释道、外国、名媛、仙、鬼诗以及联句、断句也另编。郊庙乐章及乐府诗分载各集的汇编为一集。另附唐五代词。间有标注、考订字句异同以及篇章互见等情况。此书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开始编纂,曾于扬州天门寺专门设立全唐诗文局,由曹寅任校阅刊刻官。历时一年又八个月,于康熙四十六年(1706)十月成书。其优点:一是收罗宏富,史无前例;二是胡震亨、季振宜都属精鉴名家,他们对唐诗校勘用功甚深,以此为底本的 《全唐诗》所以有参考价值。其缺点也是明显的:
❶有误收误漏;
❷作家、作品重出;
❸部分小传、小注舛误;
❹编次不当;
❺《唐音统鉴》引书出处大多删去。版本有扬州书局本、江宁重刻本和广州中箱本。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全点校本, 改正其中一些明显的错误。1982年再版,又收入《全唐诗外编》,并附《作者索引》 一册。

☚ 韦应物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总集名。清康熙44年(1705年)彭定求等10人编。九百卷。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唐、五代诗48900余首,附有唐、五代词,作者2200余人,依时代先后排列,并附小传;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此书对全唐诗人作品收集较全,从帝王后妃、大家名流到民间作者、无名氏,从全集到零章碎句,莫不广为收纳。但多不注出处,误收、漏收、重出者不少,所附作者传记亦常有舛误。今有中华书局1960年校点本,并附有清乾隆年间《知不足斋丛书》中所收日本上毛河世宁辑《全唐诗逸》三卷。近人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又有辑补之什,汇编为《全唐诗外编》单行本。

全唐诗

全唐诗

唐诗总集。清代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纮、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10人奉敕编校,曹寅负责刊刻,完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此书不但全部收集了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也收集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共计收诗48900首,涉及作者2200余人,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但由于编纂时材料及条件的限制,此书也存在漏收或误收以及重复、诗题错误、小注错误等问题。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全唐诗》最早的本子是康熙四十元年(1707)扬州诗局本120册。1960年中华书局以扬州诗局本为底本的排印本为精装12册。《全唐诗》的辑补,今有中华书局汇编的《全唐诗外编》,1982年刊行,还有王重民的《补全唐诗拾遗》。

☚ 万首唐人绝句   全唐文 ☛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侍讲等职,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等。《全唐诗》又称《御定全唐诗》。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敕编纂的唐五代诗歌总集。凡九百卷。共收录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诗作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有全唐五代词),诗人凡二千二百余家。其中,卷一至卷九,为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卷十至卷二十九,为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卷三十至卷七百八十四,为历朝诗,依时代顺序编次;卷七百八十五至卷七百八十七,是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对可以考稽的作者,大都附有小传,并间有校文、注释、考订字句异同等文字,虽比较简略,但亦为读者了解诗人,提供可靠的佐证。由于《全唐诗》是以胡震亨《唐音统笺》、季振宣《唐诗》为底本,加以补苴而成。而胡、季二书学术价值均很高,为《全唐诗》的编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不仅基本上汇集了唐代诗歌,而且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但因为成书仓促,及编纂时客观条件所限,使 《全唐诗》亦存在漏收、误收、编次不当、作品重出、小传中多有讹误等局限,大大降低了其学术价值。《全唐诗》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六年 (1707)扬州诗局本,凡一百二十册。又有光绪十三年 (1887)上海同文书石印本,共四函。最通行为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是据扬州诗局本校点重印,除断句外,书末还附有作者索引及乾隆《知不足斋丛书》中收录的日本河世宁编《全唐诗逸》三卷。1979年新版的《点校说明》列举了不少例证,指出 《全唐诗》的舛误,也可供参考。

《全唐诗》

唐诗总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曹寅、彭定求等11人奉敕编校,在明朝胡震亨 《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全唐诗》 的基础上编著而成。此书共900卷,收录唐代2200余人的48900多首诗。其卷帙之浩繁、收集之宏富,前所未有。从帝王后妃的作品到庶民百姓的作品,从大家名流的全集到无名之辈的零章碎句,几乎都被收进这个诗歌总集中来了。《全唐诗》在编写体例上,先 “乐府” ,后 “长短句”(词),每一作家都附有小传,诗篇中注的异文,联句、谚言、谜语、酒令等,也无不广为搜罗。纪昀称赞《全唐诗》 : “搜罗精密,只字无遗。诗莫盛于唐,唐诗之正变源流,莫备于此集。诚风雅之渊薮,而吟咏之津涂矣。”

全唐诗

《全唐诗》

清人编辑, 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 凡九百卷, 收唐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全唐诗》的编纂, 以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 搜集碑碣、稗史、杂书以为补遗, 较为完整,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形象地反映了唐代经济各方面的情况。

☚ 全隋文   元和郡县图志 ☛

全唐诗quan tang shi

The Compendium of Tang Poems

《全唐诗》quan tang shi

Complete Poetry Collec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