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青黛 青黛 qīngdài 亦稱“靛花”、“青蛤粉”。多種爵床科植物或蓼科植物葉中的乾燥色素。灰藍色或深藍色的極细粉末,具草腥氣。質輕,易飛揚。主治驚癇發熱,斑疹,咯血,吐血。外敷治瘡瘍,痄腮。唐·甄權《藥性論·草木類·青黛》:“味甘,平。能解小兒疳熱,消瘦,殺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青黛》:“〔釋名〕靛花、青蛤粉。” 眼的各部 眼的各部眼睛周围能开闭的皮:睑(眼睑) 眼皮 眼檐 眼泡(~红肿) 眼胞 眼唇 眼皮或眼内:眼帘 上眼皮:上睑 上下眼皮:目胞 下眼皮向外突起的部分:眼袋 眼皮下垂的样子:麻搭 上下眼睑接合处:眦 眥 眸 眼角 眼挫 靠鼻部的眼角:内眦 大眼角 靠近两鬓的眼角:眼梢 眼稍 眼挫 外眦 外眼角 小眼角 长眉毛的部位:眉梭 眉弓 眉嵴 两眉附近的地方:眉头(~紧锁) 眉尖 眉门 眉泉 眉峰 眉端(愁上~)青黛 女子的眉尖:黛尖 两眉之间:眉寸 两眉之间的地方:眉间 眉心 锁梁 眉与睫之间:眳 眉额之间:眉宇 眼皮边缘所构成的框:眶(眼眶) 眼匡 眼圈 眼缘 目眦 眼窝 眼窠 眼盂 眼膛 目围 目圈 眼眶深陷的样子:窅(眼睛微~) 眼睛里:眼里 眼中 眼底(尽收~) 眼睛里充满:满眼(~春色) 满目 饫眼 整个眼中:眉梢眼底 眼睛里像膜一样的组织:膜(巩~;虹~) 影响视力的膜:蔽日浮云 ☚ 眼睛明亮 眼珠 ☛ 青黛indigo naturalis清热解毒药。出《药性论》。见《蕃牧纂验方》。又名靛青花、青蛤粉、靛沫花。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豆科植物野青树 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 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 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四川、安徽、江西等地。咸,寒。入肝、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泻肝。主治: ❶马心毒生疮, 与黄檗、白矾、诃子配伍, 如蛾青散(《痊骥通玄论》)。 ❷喉疯, 与冰片、硼砂、胆矾、白僵蚕、皂角、薄荷、全蝎配伍(《抱犊集》)。 ❸心热口舌生疮,与黄连、冰片等配伍,如青黛散。 ❹猪喉闭不能张声,与苏薄荷配伍(《猪经大全》)。 ❺疮疡脓多、湿疹, 与蛤粉配伍, 如蛤黛散。牛、马12~24克; 猪、羊3~9克。为末灌服,或涂患处, 本品含靛蓝(indigotin)5~8%, 靛玉红(indirubin)0.1%, 以及靛棕(indigo-brown)、靛黄(indigoyellow)、β-谷甾醇、鞣酸、蛋白质、大量无机盐。具有抗癌的靛玉红成分已能人工合成。本品乙醇浸液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具有抑制作用。靛蓝、靛玉红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 青黛药名。出《药性论》。又名靛花、青缸花、靛沫花。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 (Nees) Bremek.或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nne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Ait.的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产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咸,寒。入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❶治温病热毒癍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内服:1.5~6g,多入散剂。 ❷治痄腮,中耳炎,口腔炎,小儿鹅口疮,咽喉肿腐,丹毒,黄水疮,湿疹。干撒或调涂患处。本品含靛蓝和靛玉红,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成分。青黛(木蓝) 醇浸液在体外对某些细菌具抑制作用。本品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青黛 青黛西方东传之植物名。亦作靛花。《本草纲目》卷16引宋马志曰: 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李时珍曰:“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蓝靛原产印度。波斯萨珊朝库思老一世时,始由印度输入波斯,用以染发。唐杜环《经行记》说从拔汗那国(今费尔干盆地)至西海,“妇人不饰铅粉,以青黛涂眼而已”。 ☚ 蕃栀子 螺子黛 ☛ 青黛natural lndigo系由马蓝、菘蓝及类似植物茎叶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药品。内含5%以上靛蓝。有清热、解毒、凉血功能。临床上用于热病发斑、小儿发热抽搐、咯血吐血、腮腺炎;外用治疗丹毒、湿疹及多种皮肤感染。内服用量1.5~3g。 青黛qīng dài《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青黛(101)。药名。 【基原】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豆科植物木蔓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L.草大青I.indigotica Fort.或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叶中的干燥色素。 【性味】咸,寒。 ❶《药性论》:“味甘,平。” ❷《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 ❸《医林纂要》:“辛咸。” ❹《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肝、肺、胃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❷《本草求真》:“专入肝。” ❸《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❶《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❷《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❸《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❹《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 ❺《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❻《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咯血,𤻊疝。” ❼《本经逢原》:“治瘟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❽《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❾《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至八分,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青黛qīngdài中药名。出唐·甄权《药性论》。别名靛花。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 (Necs) Bremek. 或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 Ait. 等叶中干燥色素的制成品。咸, 寒。入肝、肺经。清热解毒, 凉血定惊。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咯血、肺热咳嗽、小儿发热惊痫。内服: 1. 5 ~ 3 克,多作散剂或冲服。外治痄腮、口腔炎、咽喉肿腐、黄水疮、湿疹, 调涂患处。本品主含靛蓝、靛玉红, 杂有碳酸钙等。所含的靛玉红(含量很低) 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效, 且不抑制骨髓。青黛(木蓝) 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青黛 青黛青黛,又名靛花、青蛤粉、靛沫花。始载于《药性论》。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或豆科植物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等的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状色素。主产于福建、河北、云南、江苏、安徽等省。其中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本品味咸、性寒。归肝、肺、胃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发斑、吐血、咯血、肝热惊痫、肺热咳嗽、咽喉肿痛、丹毒、脓窠疮、湿疹、烂弦风眼等证。本品为清热凉血化斑之要药。朱肱《类证活人书》治伤寒赤斑,即单用青黛,以水研服。临床对于温病热毒深入营血,身热发斑,口渴烦躁者,每用本品配犀角、生地黄、石膏、黄连等凉血泻火药同用,如《伤寒六书》消斑青黛饮。也用于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配生石膏、黄芩、栀子、鲜生地、升麻等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然而本品用于时行热病,亦不限于热盛发斑,凡时病初起以及热入气分者均可应用。例如《开宝本草》治天行头痛寒热,即用本品一味水研服之。《和剂局方》碧雪治天行时疫,发狂昏愦,以本品与芒硝、石膏、寒水石等同用,共奏泻火解毒之效。也可将本品配合滑石、甘草制成散剂内服,治疗暑热病兼目赤咽痛者,如《宣明论方》碧玉散。热伤血络,其血上溢者,可用本品凉血止血。例如《端效方》青金丹治吐血不止,单用青黛水调服之;《中藏经》圣饼子治咯血,用本品配杏仁、牡蛎粉、干柿、黄蜡化和作饼子煨食。但吐血、咯血症情较重者,一般常配生地黄、白茅根、栀子炭等同用,以增强凉血止血的效果。前人称青黛能大泻肝经之实火,故凡肝火所致的眩晕、惊悸及手足抽搐者,宜配入清肝泻火药中同用,例如《宣明论方》龙脑丸中即含有本品。如用于小儿急惊风,由于肝经热盛,以致风动抽搐者,多与钩藤、龙胆草、黄连、牛黄等配合。本品轻浮上达,不仅能清肝经之热,而且也能清肺经之热,治疗肺热咳嗽。例如《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以青黛、蛤粉为丸服,治肺热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若改丸为散,亦治肝火犯肺,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胁肋引痛者,如黛蛤散。此外,本品也能清胃热,例如《医学正传》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者,用本品以姜汁调服。古代还以青黛用治噎膈之疾,近又以青黛、明矾为末服,用治热毒性黄疸。本品外用,范围甚广,如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由于热毒上攻而成者,配黄柏、薄荷、人中白、孩儿茶、冰片等,如马氏方青黛散。咽喉肿痛糜烂,可配象牙屑、人指甲、牛黄、珍珠等,如《金匮翼》锡类散。用于丹毒、腮腺炎、带状疱疹、天疱疮,可配大黄末,用鸡蛋清调敷。一切热毒、脓窠疮,可配煅寒水石研末,用香油调搽,如《普济方》青金散。各种湿疹,可配煅石膏、黄柏、滑石、制成青黛软膏外涂。诸热疮毒及瘰疬未穿者,可同马齿苋捣敷之。用于烂弦风眼,可配黄连泡汤洗。内服入丸散用,1.5~3g。 实验研究: 从蓼蓝炮制加工成的青黛中分出靛玉红、靛蓝。还有N-苯基-2-萘胺、虫漆腊醇、β-谷甾醇。从马蓝炮制加工成的青黛中分出靛玉红、异靛蓝。 靛玉红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乳腺癌,肉瘤180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在脾脏缩小和降低白细胞方面比马利兰好,但缓解程度不及马利兰,与马利兰无交叉耐药性。亦可用于异常骨髓增生症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的治疗。靛玉红抗肿瘤作用原理尚不十分明了,它能抑制慢粒和急粒病人白血病细胞及实验动物某些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也能增强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部分患者服靛玉红后有轻度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血等,个别有骨髓严重抑制,转氨酶升高及头痛、浮肿等反应。 ☚ 板蓝根 大青叶 ☛ 青黛indi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