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帚彗”、“掃星”、“埽星”、“埽箒星”。即彗星。因其尾曳光似掃帚,故名。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彗星占》:“帚彗,有内兵,年大熟。”《晉書·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見則兵起,大水,主掃除,除舊布新……彗體無光,傅日而爲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一本作“埽星”。又:“若星,帚星,若彗,竹彗,牆星,榬星,白雚, 皆太白之所生也。”《隋書·天文志中》:“若星生參宿中,帚星生觜角中。”明·黄溥《閑山今古録》:“彗星如洗箒狀,微見於西方,至酉刻以後漸長如掃帚,人呼曰‘掃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