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帛书老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

西汉。通高24.2厘米。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老子》是一部有着广泛影响的先秦著作。被认为是道家经典,分“德”经、“道”经两部分。这部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内容文字互为出入,汉朝流传的各种版本,都把“道”经作为上篇,“德”经作为下篇,通常又称《老子》为《道德经》,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写本和《老子甲本卷后佚书》、《老子乙本卷前佚书》,共20400字。《老子》甲本和卷后的四篇古佚书用帛合抄成一个长卷,共465行,13000多字,字体为篆书,根据书中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推算抄写的年代,最晚在汉高祖时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卷后四篇古佚书,第一篇《五行》阐述了孟轲的一些论点,谈到有关“慎独”与“性善”等问题,共181行约5600字;第二篇《九主》记载了伊尹对“九主”的论述,其肯定了法君法臣,否定了其它八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尊法思想,共52行约1500字;第三篇《明君》着重论述攻战守御,文中有“昔者齐人与燕战”等语,是指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事,当为兵家著作,共48行,约1500字;第四篇《德经》综述了五行和德、圣、智的关系,共13行,约40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共252行,约16000字,字体为隶书,根据书中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列盈讳,抄写年代约在公元前194年至公元前180年,卷前的四篇佚书,第一篇《经法》主要讲刑名,分道法、国次、居正、六分、四度论、七论、论约、名理等九小章,其中《道法》主要论述了道与法的关系,共77行;第二篇《十六经》讲刑名和阴阳刑德,记载了黄帝的一些神话,分立命、观、五正、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共13章,65行;第三篇《称》汇集了很多“格言”,讲朴素的辩证法,共25行;第四篇《道原》内容推究道之本原,讲道,即事物的客观规律,共9行。帛书《老子》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历史,尤其是法家、兵家、道家等思想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 “乘云绣”枕巾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

帛书老子

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的两种《老子》手抄本。一本用篆书书写,称为甲本;另一本用隶书书写,称为乙本。甲本存放在一块竹木条上,保存不善,脱烂之处较多;乙本放在一只漆盒内,保存较好,但亦有脱损。甲本不避刘邦之讳,其抄写年代当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避刘邦讳而不避刘盈和刘恒之讳,其抄写年代当在刘邦称帝之后、刘盈和刘恒登极之前。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古的《老子》抄本,它们同传世的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范应元本及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等流行较广的《老子》本比起来,有着自己的特有风格。一是全书未分章,只分上下篇;二是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同流行诸本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正好相反;三是文中多语尾虚词;四是文中多用同音通假字;五是文中某些段落排列顺序同今本有异;六是某些文句用字有别。由于帛书《老子》是今存的最古《老子》手抄本,因而是研究《老子》一书极为珍贵的古文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