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帛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帛书泛指书信。唐郑锡《千里思》诗: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帛书bóshū我国古代写在帛上的文字。 帛书又称缯书。造纸术发明以前在缣帛上书写的文书。《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国语·越语》:“越王以册书帛。”可见帛书由来已久,至迟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东汉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帛书日益减少,至南北朝时,缣帛遂被纸全面替代。现存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时期的楚帛书,最大宗的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信函 > 帛書 帛書 bóshū 亦稱“帛信”。即書信。古人曾書信於縑帛之上,故稱。《漢書·陳湯傳》:“軍侯假丞相杜勳斬單于首,得漢使節二及谷吉賫帛書。諸鹵穫以畀得者。”唐·鄭錫《千里思》詩:“帛書秋海斷,錦字夜機閑。”宋·釋善權亦有詩云:“天涯有回雁,帛信莫因循。” 帛书 帛书也叫“缯书”。在丝织品上写的文字。在纸张发明以前,丝织品是书写材料之一,但一般用在比较庄严的场合。新中国建国前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曾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帛书,文字很难认识。建国后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漆盒内发现了帛书。这批帛书,除个别外,均无篇题。经过整理,大致可以确定为二十六件。其中有《周易》《春秋事语》《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古籍,有数术类的杂著多种,还有医书。字体有小篆近隶、隶书近篆等。抄写时代大约都在西汉初期。它们提供了大量上古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一书(文物出版社,1980年)已分辑加以刊布。此外,1990-1992年在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帛书十件。参阅《文物》2000年5期。 ☚ 三国吴简 缯书 ☛ 帛书缣帛上写的文书。《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 帛书亦称“缯书”。指用丝织品作为材料而写成的图书。帛书的特点是柔软、轻便,既可折迭,又可卷成一束,便于存放与阅读。其中,书写在呈微黄色的细绢之上的又叫缣书;书写在白色的生绢之上的又叫素书。 各种书 各种书各种书籍:湘帙缥囊 缥囊湘帙 ☚ 书 藏书 ☛ 帛书帛书流行约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后3世纪之间,即战国到三国之间,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缣帛比简牍轻便易藏,特别是幅面较大,是绘画的好材料。缣帛价格昂贵,难以在民间普及。汉代1匹缣(2.2×40汉尺)值600余钱,1匹白素值800余钱,折合当时通用米价,1匹缣帛相当6石(720汉斤)米的价格,一般读书人都用不起,故有“贫不及素”之说。 帛书 044 帛书古代用丝织品写成的书。亦称“缣书”、“素书”,约在竹简、木牍盛行的同时,便有帛书传播于世。《晏子春秋》有“著之于帛,申之以策”的记载。《墨子·问鲁篇》已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之说,可知那时缣帛与竹木同是写书的材料。缣帛色白,质薄轻柔,长短据书写文字多少而定,通常是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短文也有几篇合成一卷的。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有10多种,共约20万字,包括《老子》、《经法》、《战国策》以及兵书、历书、医书等。古人用帛写的书信,亦称帛书。 ☚ 简策 卷轴 ☛ 帛书 帛书帛为丝织物的总称。古时无纸,人们在缣帛上写字,称为“帛书”。始于战国。帛,长时期和竹、木简一起为古代书写的主要材料。 ☚ 拨镫法 驻笔 ☛ 帛书 帛书在丝织品上写成的书。帛是丝织品的统称。我国自古就养蚕作丝,广泛地用来制做衣服和装饰用品。战国到三国之间亦被用作书写材料。帛又有缣、素等名称,所以古人也称帛书为缣书、素书。帛书的出现,使书籍的生产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它比简策有许多方便之处,但因造价昂贵而不易流行。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帛书始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前的东周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帛书是194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楚帛书。简册笨重,容易出现脱简和错简现象,而帛书质地柔韧、分量很轻,便于书写,又可随意卷舒,便于携带,因而很长时期与简册并用。汉字“纸”所以“ 旁,由于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纸”。帛的长短不一,一般说来,标准尺度是长40尺,宽1尺。实际写就的帛书都是根据内容长短和需要剪裁或缝接的。早期收藏帛书是折叠与卷束并用,由于折叠收藏的帛书年代久远后折叠处易损坏,所以后来的帛书大多采用卷束方式。一部书可以卷成几卷,因而“卷”成为计算书籍篇幅的单位。由于“素贵纸贱”的传统认识,在纸发明以后,帛书依然是记载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直到唐代雕版印刷发明后,帛书才不再作为书籍的载体。由于丝织品价格昂贵,不能象竹木、纸那样广泛普及,所以帛书始终没有一个独立的使用阶段。它随着简册的盛行而兴起,随着纸书的兴起而衰落,其普遍使用的历史大约持续了近千年。 ☚ 国际联机情报检索 征订目录 ☛ 帛书bo shubook copied on silk 帛书bo shubook copied on silk 帛书书写在素面丝织物上的文字。又称缯书。现存最著名的帛书于1942年出土于长沙东郊子弹库战国楚墓,系毛笔墨书,字形宽扁,笔锋明显,含有隶书趣向。其书风清雅秀丽。参见“长沙楚帛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