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西汉。复原长150厘米,宽48厘米。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天文气象杂占》顾名思义,包括天文学、气象学和占术等方面内容,是一种从星彗、云、气等占验吉凶的书。出土时,已残破,后修复。此帛书从上至下分为九列,每列从右至左分成若干行,帛书每条上面是墨或朱绘的图,也有用朱墨二色画成的图,下面是名称、解释及占文,也有些只有名称,或只有解释,或只有占文,其字体为隶书,不避汉高祖刘邦的讳,故其抄写年代最迟不晚于西汉初年。图中有标明和没标明的动物、植物及各种器物。有代表云的形状的;气有蜃气、晕、虹三种;星有恒星、掩星和月,其中恒星可能是心、房、尾三宿;有用来说明云气的北斗七星。彗星有29幅,共达28种。帛书下半幅末尾一段有文无图,内容基本上和前面的相似,可能为同一性质的另一本占书。《天文气象杂占》是一种图文并茂,且以图为主的书,包含相当丰富的古代天文气象的资料,特别是在天文中彗星的研究方面,如彗星图,比公元七世纪耶鲁撒冷上空的彗星图早400年,足以说明两千几百年前我国观测彗星已有很大成就,是我国古代研究彗星的里程碑,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成就,了解我国民族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提供了难得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