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帛书《老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

道家著作。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有甲、乙两种抄本。甲本似抄于汉高帝刘邦之前,因为书中没有避“邦”字之讳,乙本似抄于刘邦之后,因 “邦” 字皆改作 “国”。甲、乙本帛书 《老子》与后世傅奕本和通行本《老子》不同之处,有两个方面:(1)篇次不同。傅奕本和通行本《老子》之《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甲、乙本帛书 《老子》则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2) 内容上也有若干不同。如傅奕本、通行本第1章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帛书本则作“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妙); 恒有欲也,以观其噭(徼)”。又如傅奕本第14章皆有 “执古之道,可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句,帛书甲、乙本则作“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又如傅奕本第21章作“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奚以知众甫之然哉? 以此”。通行本与此略同。而帛书甲、乙本 “以阅众甫”作“以顺众父”。再如傅奕本第26章的“万乘之主”,帛书甲、乙本皆作“万乘之王”。傅奕本《老子》第75章: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通行本与傅奕本略同。而帛书甲、乙本在 “食税”两字之前均无“上”字,“求生之厚”句首亦无“上”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为汉文帝时人。汉初帝王多尊黄老道家,楚国之地又为道家从出之地,帛书《老子》 甲、乙本的出土,用实物证明了思想史上这一事实。今人许抗生著有《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增订出版)。

☚ 称   鵩鸟赋 ☛

帛书《老子》

帛书《老子》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为甲、乙两种写本,每种写本卷前或卷后又有久已失传的古书数篇。两种写本同今本对照,文字有不少出入,次序与传世通行本相反,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老子》 甲本及卷后古佚书,合抄成一长卷,通高约24厘米,朱栏墨书,字为篆体,共463行,13000多字。书中对汉高祖刘邦的“邦” 字不避讳,故抄写年代不会晚于刘邦在位的时间。《老子》 乙本及卷前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通高48厘米,朱丝栏墨书,隶体。书中不避汉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略晚,当在惠帝或吕后称制时期。两部帛书中值得注意的是甲本卷后四篇古佚书和乙本卷前四篇古佚书。甲本卷后四篇原无篇题,文献记载也无可查考。第一篇文体与 《大学》相近,鼓吹 “慎独”,主张 “性善”,与思孟学派观点相近。第二篇抄录“伊尹论九主” 的一段,是研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第三篇为兵家论述的攻战守御。第四篇综述五行与德圣智的关系。乙本卷前有 《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 四篇,成书年代可能在战国或秦时。《十六经》分立命、观、五正、果童、政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等13章,主要讲兵道。《称》写的是格言,主要讲朴素的辩证法。《道原》则是推究道的本原,纯属道家之言。《经法》分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名理九章,反映的法家思想十分鲜明,强调刑名,主张法要像准绳那样作为判明是非曲直的标准,提出 “民富” 的途径是赋敛有度,“财生” 的办法是节民力,这对研究汉初法家思想的演变和道法两家的相互关系,探讨当时统治阶级崇尚黄老之学的实质等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唐兰先生认为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即是《汉书·艺文志》 中的汉初黄学经典《黄帝四经》。

☚ 马王堆汉墓帛书   帛书《五星占》 ☛
000037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