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阳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阳腔 青阳腔古代戏曲声腔。又称“池州调”。因兴起于池州府青阳县(今安徽省青阳县),故名。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般认为系江西的弋阳腔于明嘉靖年间传入青阳后,与当地语音及民歌小曲汇合而成。也有人据徐渭《南词叙录》,认为青阳腔吸收了余姚腔的成分,或即由余姚腔演变而来。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与只用打击乐伴奏的特点,发展了弋阳腔的滚调,较多运用“加滚”和“畅滚”,突破了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形式,使传奇剧本的曲词更加通俗易懂,丰富了演唱艺术的表现力。流传广泛。安徽岳西高腔,为流传于岳西一带的青阳腔支派。江西的都昌、湖口、彭泽高腔,湖北的清戏,山西的青阳腔戏等剧种均渊源于青阳腔。现在赣剧中仍有青阳腔。 ☚ 四平腔 高腔 ☛ 青阳腔 青阳腔戏曲声腔。因兴起于青阳(今属安徽),故名,青阳古隶池州,亦称“池州调”。一般认为明嘉靖年间弋阳腔传入青阳,与当地民间曲调结合而形成。明汤显祖曰:“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明徐渭《南词叙录》谓馀姚腔曾流入池州,因此被认为或经由馀姚腔而成青阳腔。钱南扬、日本青木正儿亦持此观点。明万历年间为青阳腔盛行时期。它发展了弋阳腔或馀姚腔的“滚调”,趋于柔和优美,成为青阳腔的主要特点,使青阳腔成为独立声腔剧种,得到广泛流传,由皖南伸展到闽、粤、湘、赣、鄂、蜀、晋、鲁等地,被誉为“天下时尚”的“新调”。万历以来,所刊行的青阳腔剧本有十种之多。经考,现今与青阳腔有渊源关系的剧种,主要有湖北清戏和麻城高腔,山西万荣清戏,江西都昌、湖口高腔,安徽岳西高腔等。 ☚ 徽州腔 池州腔 ☛ 青阳腔 青阳腔明代余姚腔与弋阳腔传入青阳 (今安徽省) 后与当地语音和民间歌曲结合后形成的戏曲剧种。清代已逐渐衰落,清中叶以后被 一些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吸收。目前在安徽江西等地的高腔戏曲中仍保存其遗响。 ☚ 乐平腔 京剧 ☛ 青阳腔 青阳腔明代中叶在安徽池州府属的青阳县一带崛起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宋元以后的南方戏曲,主要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它们互相竞争,互相渗透,促进了戏曲艺术向前发展。四大声腔中以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影响最大,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土调结合而演化出“青阳”等新的声腔。青阳腔发展较快,由皖南流传到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山西等地,被誉为 “天下时尚”的 “新声”,与昆山腔并列为“时调青昆”。青阳腔不仅继承了弋阳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与一唱众和的演唱特点,还发展了弋阳腔的“滚调”唱法。在先期受弋阳腔影响而形成的义乌、青阳、四平、太平诸腔中,青阳腔突出地发展运用了弋阳腔的“滚调”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因而流传很广,对全国不少戏曲剧种的形成和提高产生过重要影响。 ☚ 目连戏 洪山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