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脑电图
脑电图描记可反映全身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某些变化。脑电图的变化与年龄、精神活动、外界刺激、体内生化改变、脑部疾患等因素有关。体育锻炼,尤其是大运动量训练,对于身体是一种强大的刺激,能引起机体内部环境的显著变化。而某些体育项目(如登山、航空、潜水等) 还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有这些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在运动员的脑电图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过度训练的脑电图 过度训练的临床表现,相当一部分是与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有关。过度训练者有半数以上在脑电图上出现节律失常,甚至更严重的改变,这些改变通常在过度通气后出现,符合于临床分类的Ⅲ~Ⅴ型。主要改变有慢波数增加达20%以上(正常不超过20%),不规则的α波并杂以快波或在顶枕部出现高波幅多量的β波; 负荷后,部分人出现律动性θ节律,阵发性慢波增多,图形更为杂乱。此外,α指数减少,似与疲劳相关。
脑外伤的脑电图 运动员的脑外伤,轻者为脑震荡,重者为脑挫裂伤,但最多见的为脑震荡。以自行车、体操、摩托车等项目发生居多。轻型脑外伤,脑电图上多出现快波,受伤数天后,进入恢复期后,以节律失调和出现慢波为多见。如过度通气可诱发出高波幅慢波,呈阵发性或弥漫性,有时混有中等波幅(25~50微伏以下)的快波。由于受伤的轻重、就诊的早晚、恢复的快慢等因素不同,脑电图改变程度上可有差别。一般,脑电图的好转与临床症状的恢复呈平行关系。症状逐渐好转,原脑电图异常改变不明显且恢复快者,预后良好;临床上已有好转而脑电图上仍然存在异常波者 (称为倒错现象),预后较差。
登山缺氧的脑电图 大脑是需氧量最高的组织,对缺氧也最敏感。登山过程中,在4000m的高度,有轻度缺氧时,α波的频率变慢,并出现慢波。到达6000m的高度,缺氧加深时,α波进一步减少,慢波增多,甚至出现高幅度的δ波及尖波。这些改变系受动脉血氧饱和度、肺泡中二氧化碳浓度、氧债、血糖的水平以及脑血管的反应性,脑血流变化等影响所致。
登山缺氧引起脑电图的变化恢复相当缓慢,一般历时数月甚至二、三年之久。登山后脑电图的改变主要为节律失调、慢波波幅及指数增高,α波波幅下降、α指数降低等。作过度通气诱发试验,则此种改变更为显著。若给予光刺激,亦有同步化水平下降等现象。
研究高山病症状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发现多达79%记忆力减退的人中有脑电图的改变,头痛的严重度与β节律的出现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故脑电图有时也可用于客观地反映登山的后遗症。
低压舱模拟高山缺氧的研究表明,4000m以上脑电图开始有改变,缺氧程度与α指数成反比,与慢波总指数及δ指数成正比;严重缺氧时可出现阵发性α波波幅增高,尖波及暴发性高电位的尖形慢波等。我国记录到的低压舱模拟高度为9000m的脑电图改变,与考察到的登山适应能力大致相符,因而认为这种模拟高山缺氧的脑电图可作为选拔登山队员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