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shuìshōu国家依法征税所得的收入。 ★税额 税法 税金 税款 税务 税源 税种 税务局 ★逃税 完税 征税 苛捐杂税 税收shuìshōu〈名〉国家依法向征税对象所征得的收入:税收部门│扩大税收。 税收shuì shōuналóг; налóговый сбор; налогообложéние; взим ние налóга税收 税收国家政权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集中必要的建设资金、管理资金的形式。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挥着为建设筹集资金,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调节各基层企业的利润,促进以国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 财政赤字 营业税 ☛ 税收 税收税(税敛) 赋敛 国家的税收制度:税制 交纳谷帛的税制:租庸 按亩积征税的田赋制度:税亩 税收的来源:税源 税收负担:税负 征税收入:税入 租税收入:租入 作为租税收入的钱:租钱 市场税收:市征 官府的税收:官课 (国家依法通过征税所得的收入:税收) ☚ 税收 税粮 ☛
收入 收入入(~项;~款) 进(进项;进款;进手) 来项 国家依法通过征税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 常规赋税的收入:经入 税入 经济收入:进益 进账 出息 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 进益 收益 生息 打揑 农业的收益:田积 农耕的收入:田入 田地等所得的收益:花利 收益有保障,很稳定:旱涝保收 四时的收入:时进 每月的收入:月入 一年内收入的总数:岁入 银钱收入情况:钱根 出租收取的钱物:租(~米;房~) 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地租 力租 谷租 旧时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租子 出租者所收或承租者所付的租赁田地房屋之类的代价:租金 租银 赁金 固定收入外的收入:水(外水) 外快 外财 外钱 偏钱 工资外的收入:活钱儿 额外经济收益:余润 从事个体劳动或经营的收入:活食 俸禄收入:禄入 旧时仆人、茶房等正式工资以外的零碎收入:零钱 微小的收益:鸡豚之息 收入多:肥 收益迅速:朝种暮获 收入巨大:日进斗金 额外的不正当的收入:油水 肥水 不正当的意外收入:浮头食 (收进来的钱:收入)
另见:利润 利益 赢利 ☚ 本钱 货币 ☛
☚ 逃税 税收 ☛ 税收国家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事先由法律确定的对象和比例,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性、无偿性的分配。本质属性是国家为满足一般社会需要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扣除。税收的价值实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三个形式特征。 税收tax又称税。国家为了执行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得的实物或货币。体现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分配关系。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称赋税、租税或捐税。 税收国家依法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1955年,新疆的工商税收仅1.02亿元。“八五”期间,每年都以24%左右的平均速度递增。1998年,新疆税收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02年,新疆国税、地税各项税收收入达到198.39亿元。 税收Taxation税收是向某一地区的居民摊派税款的行动。税款收入通常用来支付当地政府所需费用。税收基本上分为两类,即直接税和间接税。前者由纳税人直接交纳,后者由第二者、第三者或其他人代为向税务机关交纳。美国征过的税收种类很多,如海关税、货物税、财务税、遗产税、所得税、公司税、利润税、特许经营税、营业税、使用税及人头税。殖民地时期征税不多,当时殖民地大部分收入来自封地税和代役税。美国邦联条例规定,国会无权向人民征税,只能向各州摊派税款。当时的邦联政府用此办法不能征收到足够的税额,这是邦联政府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1787年宪法明确授予国会派税权和收税权。 税收 税收shuishou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同社会组织及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税收在历史上又称赋税、租税或捐税,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存在以执行其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同其他财政分配形式相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❶强制性。国家的税收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是对纳税人的强制征收。 ❷无偿性。国家对纳税人的无偿征收,不付报酬,不再把已征税款偿还给原来的纳税人。 ❸固定性。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收,征税对象、税率和纳税期限等是税法预先规定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适用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不同。在一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税收是整个剥削阶级依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对劳动人民进行的超经济的额外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国家,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同时,又是国家有计划地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 国债 工商所得税 ☛ 中国税务百科全书/税务辞典/简明税务辞典/税务辞典/简明税收辞典/现代实用税收辞典/税收大辞典/英汉常用税收词汇/国际税收知识手册/国际税收大全/税收与财务手册/简明实用纳税手册/纳税实务手册/税务工作手册/税收征收管理手册/国家税收征纳手册/税收知识手册/财税管理实用手册/简明现行税制手册/税收知识宣传手册/纳税指南/税收实用大全/纳税基础知识大全/实用纳税手册/税收实用手册/税收指南/中国税务大全/纳税指南/税务实用大全/税收知识手册/实用税收指南/财税工作实用手册/税收实用知识大全/国家税收计算大全/法人纳税手册/企业纳税自查手册/企业纳税指南/企业纳税指南/集体企业所得税业务手册/个体工商户纳税手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税收业务手册/个体工商业户纳税手册/个人收入调节税业务手册/地方税业务手册/建筑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能源交通基金实用手册/建筑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业务手册/奖金税工资调节税业务知识手册/增值税应用手册/减免税工作指南/特别税实用业务手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业务手册/农税工作指南/农业税收实用大全/地方税特别目的税业务手册/农业四税征管手册/农村财经税务人员实用手册/税务专管员手册/税收统计微机实用手册/实用税务会计手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会计核算手册 ☚ 预算会计手册 中国税务百科全书 ☛ 税收又称“国家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规定向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性质不同。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专政国家,税收是为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作为有计划地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税收主要来自社会主义经济的纯收入,用于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巩固国家政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 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购管理工作的通知 税收机构 ☛ 税收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是政府行使其行政权力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征收,将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税收不具备直接偿还性,只具有整体有偿性,即一部分税收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归还给公众,纳税人从公共服务中享受利益,得到一般性的补偿或返还。 对于什么是税收的定义,几百年来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表述。但税收是政府为取得财政收入以便履行政府职能,按照法定标准进行的强制性征收,这是具有共性的,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的税收定义。马克思对税收的性质明确阐述是,“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和间接的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美国新古典综合派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税收定义的突破在于其提出了税收除了强制性征收以保证政府支出外,还具有再分配的经济性质。税收的再分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征税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另一方面,政府将征收的税款用于转移支付,对社会财富再进行一次分配。 尽管对税收定义的各种表述注重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但总的说来,具有如下共同点: (1)税收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征收,征收的原则、标准、办法均由政府单方面决定。(2)税收是将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目的在于获取支付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在这一过程中;税收行使了收入分配的功能。(3)税收不对每个纳税人分别返还,而是整体补偿,即纳税者是在公共服务这种形式中获得利益,税收相当于纳税人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付的价格。 ☚ 公共服务收费法 税制结构 ☛ 税收Tax Receipts国家按法律规定对经济单位等社会集团和个人无偿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利润、利息、地租等以财产占有为依据的分配关系不同,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关系。世界各国税收的种类主要有: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国内货物和劳务税、国际贸易和交易税、关税等。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税收都具有强制性,所以它能够保证国家及时、可靠地获得财政收入,并利用税率升降、减免等办法来控制和调节各种经济政策。国家也可通过关税,配合对外贸易政策,为维护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体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税收具有三个特征:强制性,国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应纳税而不纳税要受到经济上、法律上的制裁;无偿性,国家征税后不再直接偿还给纳税人,也不付任何报酬;固定性,根据征税对象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征税。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等类型。税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本质。资本主义的税收,主要由劳动人民缴纳和承担,用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体现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剥削劳动人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己”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用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体现国家与劳动人民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经济活动三个职能。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投资的形式主要有:调节税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调节国家重点部门投资和民间分散投资的比例;调整对不同部门的税负。以调节这些部门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征收投资税,以调整投资速度和比例。 税收Tax Revenue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主要特征: ❶强制性。税收是一种强制行为,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❷规范性。税收是规范的财政收入,国家征税是以税法为依据的,税种和税率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凡政府应取得的财政收入,都应尽量纳入税收之中,即要尽可能杜绝税收之外的不规范的政府收入。除强制性和规范性以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常认为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财政支出后,不需偿还。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则认为税收具有有偿性。纳税人一方面缴纳了税款,另一方面又得到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社会总体形式的一种特殊的“等价交换”关系。主要功能: ❶组织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规范途径。政府主要是通过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满足财政支出与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 ❷调节收入分配。通过税收,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❸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❹监督与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 税收政府凭借国家政权,为实现其社会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税收的主要特性是:(1) 强制性。税收是一种强制行为,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 规范性。税收是规范的财政收入,国家征税是以税法为依据的,税种和税率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凡政府应取得的财政收入,都应尽量纳入税收之中,即要尽可能杜绝税收之外的不规范的政府收入。除强制性和规范性以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常认为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财政支出后,不需偿还。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则认为税收具有有偿性。纳税人一方面缴纳了税款,另一方面又得到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社会总体形式的一种特殊的“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主要功能是:(1) 组织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规范途径。政府主要是通过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满足财政支出与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2) 调节收入分配。通过税收,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3)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4) 监督与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向来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税收,一方面表现为劳动人民是一切税收的最终负担者,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家以税收形式榨取人民的劳动成果,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起来的一部分社会纯收入。国家把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它体现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税收的主要作用是: 为国家积累资金; 配合价格政策调节各生产部门的盈利水平; 限制和打击经济领域内的违法乱纪行为; 配合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国际贸易,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利益。 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赋税是国家机器的经济基础,只要国家存在就不会没有税收。它是一种历史范畴,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税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有本质的区别。我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利用税收这个工具,调整工农关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稳定市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起了很大的作用。税收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通过各种税收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可以运用税收这个工具,通过不同的税率和增、减、免的办法,来鼓励和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配合国家的价格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税收 税收taxation亦称“赋税”、“捐税”或“租税”。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活动,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在税收分配活动中形成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不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其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税收既属于财政范畴,又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国家产生之后,为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作为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强化与完善,税收也在不断地发展。在现代社会里,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且还是国家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 ☚ 财政收入 赋税 ☛ 税收 税收shuishoutax revenue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上的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法人或个人财产或收入无偿地、强制地参与分配的一种政府行为。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亦称赋税、租税和捐税,也简称税。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收成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❷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照国家强制执行的税收法令缴纳税款,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❸固定性。课税对象、科目、税率、应纳税额和纳税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适用期间。 一国税收由许多不同的税种构成,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❶按照课税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❷按照课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销售收入的固定比例课征的税为从价税,按产出品的单位课征的税为从量税; ❸按照税收与价格的依存量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对商品流转额课征,税额为产品价格的一部分,此时的税收为价内税;附加在价格之外的为价外税; ❹按照税收纳税者能否转嫁税负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纳税者预期可转嫁的税负为间接税,不可转嫁的税负为直接税。 税收是个历史范畴,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行为,是国家出现以后的产物。只有在国家出现以后,有了维持公共权利的资金需要,又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税收才得以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税收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税收种类越来越多,税收规模也越来越大。 税收一般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监督管理三项职能作用: ❶财政职能。税收自产生之日起,就具备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这是税收的最基本职能。在私有制下,这些国家一直运用税收大量地积聚资财,以满足其政治经济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的经济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仍是国家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 ❷经济职能。亦称“调节手段职能”。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及各经济组织的利益。国家有目的地利用税收体现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对各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 ❸监督职能。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绳,它约束纳税人的社会经济行为,通过税收手段可以监督社会经济活动。 ☚ 军事借款 税制 ☛ 税收 税收国家政权根据税法规定标准,强制、无代价地征收的收入。是国家政权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不同性质的国家的税收具有不同的性质。历史上的赋税、租税、捐税等都是统治阶级对劳动群众进行剥削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国家集中必要的建设资金、管理资金的形式。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挥着为建设筹集资金,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调节各基层企业的利润,促进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等重要作用。 ☚ 短线产品 道·琼斯平均指数 ☛ 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财力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财政范畴,从历史上看,税收是国家产生后,为取得财政收入,满足国家经费开支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它产生后,税收一直以其强制、无偿、固定的特点,保证财政收入及时、稳妥、可靠。所以,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现代税收是现代国家的经济表现,它体现了公民在经济上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政府的经济职能,也是贯彻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 ☚ 公债依存度 税收特征 ☛ 税收 税收国家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其本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 第十篇 房地产税费 税收的特征 ☛ 税收 税收Taxation是国家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1) 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国家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 税收是一种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 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也即税收的 “三性”。(1)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收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无偿性特征是直观的角度,相对于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的。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特征的核心; (2) 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并非自愿缴纳,而是国家依据法律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制性表现为国家征税的直接依据是政治权力,而不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权,国家征税是国家依据法律来征收,而不是按照纳税人的意志自愿缴纳; (3)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税比例,便于征税和纳税双方共同遵守。税收的固定性即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也包括征收的比例上的限度性。前者区别于一次临时性的摊派和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及没收,后者对纳税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对征税机关来说有了征税的尺度。税收的上述“三性”是古今中外税收的共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判定什么是税,什么不是税,不在于它们名称是什么,而在于看它是否具有这三个特征。 税收的职能。是指税收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与职责,一般来说,税收有三种职能: (1) 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把分散在各个纳税人手中的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到国家,以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 (2) 调节经济的职能。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派生,国家通过征税取得财政收入,必然改变了社会财富原有的分配状况,改变了社会财富在不同经济领域之间、不同生产部门之间、不同的纳税人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分配,就必然会对经济情况产生某些影响。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税收的征、免,或多征少征,调节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来直接影响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自觉利用税收来调节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使税收成为重要的经济杠杆; (3) 反映与监督的职能。这个职能也是税收财政收入职能的派生职能。在征税过程中,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反映有关经济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在税收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企业遵守财经纪律和税收制度。 税法的基本要素。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不同,税法的内容也大不相同,但构成税法的要素是共同的。这些要素有: 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章处理等,其中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1)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征税对象是税法的最基本要素,首先是它体现征税的基本界限,凡列入某一征税对象的就是该税的征收范围,就得征税,反之,就不该征这种税。再就是征税对象决定了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决定着不同税种的名称,如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等,这些税种不但名称不同,征税的对象和税种的性质也不相同; (2)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规定了应该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缴税。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是法律上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人,自然人以个人身份承担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义务。法人相对自然人而言,是具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国家税法还规定了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是指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收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税务机关按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手续费,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税法规定代扣税收,并按规定期限缴给国库,否则,依据税法规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税率。是所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国现行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固定税率三种。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为等比关系,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按一个比例征收的税制。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累进税率的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的比,表现为税额增长的幅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额增长的幅度。由于累进税率对于纳税人的收入调节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各种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计征。固定税率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上述三个要素,也叫做税收的三大要素。 税收的分类。现代国家的税制都由多个税种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可将税收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净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商品课税指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与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2)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前者如所得税、财产税,后者如商品税; (3) 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是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体积计税征收的税种,从价税是按课税对象的价格征收的税种; (4)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为价外税。与此相适应,商品的两种价格称之为含税价格和不含税价格; (5)按照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成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并已经实行。 ☚ 公平与效率 保险业 ☛ 税收 税收原称“赋税”、“租税”、“捐税”。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它体现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税收具有强制性 (抗税受法律制裁) 、无偿性 (征收后不再偿还) 和固定性 (一般事先规定征税对象和征收总数额的比例)三个特征。税收是最古老的财政范畴,其形式在古代采取劳役征发和实物交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渐采取货币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方式和国家政权的性质不同,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税收是剥削阶级国家对劳动人民的第二重剥削,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不再表现为剥削关系,而是限制剥削、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手段。通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新型的分配关系。在我国,国家运用税收形式作为实现社会扣除和积累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的重要杠杆。 ☚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 税源 ☛ 税收 税收taxation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税收的表述不尽相同。美国学者道格拉斯·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经济学百科全书》将税收表述为:“政府以强制手段取得资金以支付政府开支的方法。”英国学者戴维·W·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学词典》将税收表述为:“政府为筹集岁入向私人及企业组织强制征收款项,以便为公共事业及公共劳务的开支提供资金,并控制经济中的私人的支出量。”德国的《租税通则法》将税收定义为:“税收是一种无偿的特别征收。公法上规定的团体,以取得收入为目的而按法律规定的课税要素,向人民一次或连续征收的货币。”日本的《现代经济学辞典》对税收所下的定义是:“税收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为筹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金,而按照法律的规定,以货币的形式对私人的一种强制性课征。因此,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❶税收是依据课税权进行的,它具有强制的、权力课征的性质; ❷税收是一种不存在直接返还性的特殊课征; ❸税收以取得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调节经济为次要目的; ❹税收的负担应与国民的承担能力相适应; ❺税收一般以货币形式课征。” 根据OECD和IMF的分类,现代西方国家的税收主要有六类: ❶所得税,包括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的课税; ❷社会保险税,包括对雇员、雇主以及自营人员的课税; ❸薪金及人员税; ❹财产税,包括对不动产、财富、遗产和赠与的课税; ❺商品与劳务税,包括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❻进出口关税。 在现代西方各国,税收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三项: ❶为满足公共需要而筹集资金; ❷调节财富分配,使之达到社会公认的公平状态; ❸调节经济总量关系,保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 平均主义 税收成本 ☛ 税收 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体现国家与社会各阶级、集团和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税收是伴随国家而出现的一个分配范畴,剩余产品和私有制构成税收产生的经济基础。税收课征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不同于以财产权为依据的利润、利息、租金等分配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因而又区别于公产收入、公债、规费、罚没和利润上交等其他财政分配范畴。税收课征的形式可以分为劳役税、实物税和货币税。在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国家税收主要来自于“力役之征”、“粟米之征”和“布缕之征”。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税收逐渐采取货币税形式。在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里,税收分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国家税收,主要体现统治阶级在私有财产权以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还是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体现国家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税收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别称,如贡、助、彻、役、钱、银、赋、租、捐、课等。《尚书·禹贡》就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和“成赋中邦”的记载。一般说来,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原始形式。“税”字始见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 实行的“初税亩”,后世广泛使用的赋税、租税、捐税等均指税收。在世界其他国家,税收产生也经历了由贡纳阶段转向强制赋役的历史过程。关于税收的本质,西方财政学者也有许多不同见解。有的把税收看作人民对国家提供利益所支付的交换代价; 有的将人民纳税看作是向政府交纳保险金; 有的则把税收视作人民对国家承担的一种牺牲或义务,等等。 ☚ 国家税收 税收原则 ☛ 税收tax collection 税收tax revenue;revenue receipt ~参考价格tax reference price /~等级tax bracket/~抵免tax credit/~减免tax reduction and exemption/~流失tax losses/~率tax rate/~漏洞tax loopholes/~起征点tax threshold/~同盟fiscal union /~优惠tax preference/~一体化tax integration/~优惠政策preferential tax policy/~征管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tax administration/~政策tax policy/~制度tax regime (or system) 税收 税收shuì shōuTaxation按值税 [àn zhí shuì] ad valorem duty (in proportion to the value) 保护关税 [bǎo hù ɡuān shuì] protection tariff 保税仓库 [bǎo shuì cānɡ kù] bonded warehouse 保税货 [bǎo shuì huò] bonded goods 报税单 [bào shuì dān] tax return 补地价 [bǔ dì jià] land premium 不动产税 [bú dònɡ chǎn shuì] real estate tax; nonmoveable property tax 财产税 [cái chǎn shuì] property tax 充公货物 [chōnɡ ɡōnɡ huò wù] confiscated goods 船舶载重税 [chuán bó zài zhònɡ shuì] tonnage tax 从价税 [cónɡ jià shuì] ad valorem duty (in proportion to the value) 从量税 [cónɡ liànɡ shuì] specific duty 单一税 [dān yī shuì] single tariff 抵销关税 [dǐ xiāo ɡuān shuì] countervailing duty 地方税 [dì fānɡ shuì] local tax 地价税 [dì jià shuì] land value tax 动产税 [dònɡ chǎn shuì] personal estate tax; moveable property tax 多重税 [duō chónɡ shuì] multiple tariff 二重税 [èr chónɡ shuì] double tariff 法人所得税 [fǎ rén suǒ dé shuì] corporate income tax 房屋税 [fánɡ wū shuì] housing tax 分摊税 [fēn tān shuì] apportioned tax 服务税 [fú wù shuì] service tax 复合税 [fù hé shuì] compound duty 附加税 [fù jiā shuì] surtax; supplementary tax 改良税 [ɡǎi liánɡ shuì] improvement tax 港埠税 [ɡǎnɡ bù shuì] harbor tax 港工税 [ɡǎnɡ ɡōnɡ shuì] harbor-labor tax 个人减免 [ɡè rén jiǎn miǎn] personal deduction 工厂税 [ɡōnɡ chǎnɡ shuì] factory tax 估税 [ɡū shuì] (tax) assessment 估税员 [ɡū shuì yuán] (tax) assessor 固定资产税 [ɡù dìnɡ zī chǎn shuì] real estate tax; nonmoveable property tax 关卡 [ɡuān qiǎ] customs barrier 关税 [ɡuān shuì] tariff; customs duty 关税退税 [ɡuān shuì tuì shuì] back taxes 关税以外一切税收 [ɡuān shuì yǐ wài yí qiè shuì shōu] internal/inland tax 关税自主 [ɡuān shuì zì zhǔ] tariff autonomy 广告税 [ɡuǎnɡ ɡào shuì] advertising tax 国产税 [ɡuó chǎn shuì] excise tax 国定税则 [ɡuó dìnɡ shuì zé] authorized tariff 国防税 [ɡuó fánɡ shuì] defense tax 国境税 [ɡuó jìnɡ shuì] frontier tax 国民税 [ɡuó mín shuì] poll/head tax 国内税 [ɡuó nèi shuì] internal/inland tax 国税 [ɡuó shuì] national tax 国有土地税 [ɡuó yǒu tǔ dì shuì] national land tax 过份利得税 [ɡuò fèn lì dé shuì] excess profits tax 户税 [hù shuì] household tax 货物税 [huò wù shuì] commodity tax 加值税 [jiā zhí shuì] business value-added tax 甲种车辆税 [jiǎ zhǒnɡ chē liànɡ shuì] grade A vehicle tax 间接税 [jiàn jiē shuì] indirect tax 减免税收 [jiǎn miǎn shuì shōu] (tax) abatement 交易税 [jiāo yì shuì] business/sales tax 缴罚款 [jiǎo fá kuǎn] pay a fine 缴税收据 [jiǎo shuì shōu jù] tax receipt 教育税 [jiào yù shuì] education tax 进口税 [jìn kǒu shuì] import duty/tax 矿区税 [kuànɡ qū shuì] mine tax; mining claim tax 矿业税 [kuànɡ yè shuì] mining tax 累减税 [lěi jiǎn shuì] regressive taxation 累进税 [lěi jìn shuì] progressive taxation 厘金税 [lí jīn shuì] likin (tax of China) 利得税 [lì dé shuì] profits tax 利息税 [lì xī shuì] interest tax 零售税 [línɡ shòu shuì] retail excise 流通税 [liú tōnɡ shuì] circulation tax 漏税 [lòu shuì] tax evasion 漏税商品 [lòu shuì shānɡ pǐn] smuggled goods 旅馆营业税 [lǚ ɡuǎn yínɡ yè shuì] occupancy/bed tax 码头税 [mǎ tóu shuì] pier tax 免税 [miǎn shuì] immunity/exemption from taxes 免税物品 [miǎn shuì wù pǐn] duty-free items 纳税 [nà shuì] pay tax 纳税人 [nà shuì rén] taxpayer 纳税义务 [nà shuì yì wù] obligation to pay tax 酿酒税 [niànɡ jiǔ shuì] brewery tax 酿造税 [niànɡ zào shuì] brewery tax 牌照税 [pái zhào shuì] permit/license tax 契税 [qì shuì] deed tax 人头税 [rén tóu shuì] poll/head tax 入港税 [rù ɡǎnɡ shuì] harbor tax 三重税 [sān chónɡ shuì] triple tariff 森林所得税 [sēn lín suǒ dé shuì] forestry income tax 奢侈品税 [shē chǐ pǐn shuì] luxury tax 申报书 [shēn bào shū] declaration 什一税 [shí yī shuì] tithe 实税 [shí shuì] real tax 市民税 [shì mín shuì] municipal inhabitant tax 收税 [shōu shuì] tax collecting 收税官 [shōu shuì ɡuān] tax collector; excise man 收税站 [shōu shuì zhàn] toll bar/station 税率 [shuì lǜ] tax rate 税收 [shuì shōu] tax collection 税务缉私员 [shuì wù jī sī yuán] revenue officer (handles smuggled goods) 税务人员 [shuì wù rén yuán] tax staff/agent 税制 [shuì zhì] tax system 所得税申报书 [suǒ dé shuì shēn bào shū] income-tax form/return 逃税 [táo shuì] tax evasion 逃税人 [táo shuì rén] tax dodger/evader 特殊减免 [tè shū jiǎn miǎn] particular deduction 特种营业税 [tè zhǒnɡ yínɡ yè shuì] special business tax 田赋 [tián fù] farm tax 田赋征实 [tián fù zhēnɡ shí] land tax collected in kind 停泊税 [tínɡ bó shuì] anchorage tax 通行税 [tōnɡ xínɡ shuì] toll 统一税收编号 [tǒnɡ yī shuì shōu biān hào] unified taxation code 屠宰税 [tú zǎi shuì] slaughter tax 土地增值税 [tǔ dì zēnɡ zhí shuì]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退税 [tuì shuì] tax rebate/return 消费税 [xiāo fèi shuì] excise tax 协议税则 [xié yì shuì zé] conventional tariff 虚报税额 [xū bào shuì é] false declaration 虚税 [xū shuì] false tax 烟酒税 [yān jiǔ shuì] alcohol & tobacco tax 盐税 [yán shuì] salt tax 筵席税 [yán xí shuì] banquet tax 演出税 [yǎn chū shuì] performance tax 养路税 [yǎnɡ lù shuì] highway maintenance tax 一般减免 [yì bān jiǎn miǎn] general deduction 遗产税 [yí chǎn shuì] legacy tax; inheritance duty 遗嘱认证税 [yí zhǔ rèn zhènɡ shuì] probate tax/duty 乙种车辆税 [yǐ zhǒnɡ chē liànɡ shuì] grade B vehicle tax 印花 [yìn huā] revenue stamp 印花税 [yìn huā shuì] stamp-duty; stamp-tax 营利事业所得税 [yínɡ lì shì yè suǒ dé shuì] business profits/income tax 营业税 [yínɡ yè shuì] business/sales tax 娱乐税 [yú lè shuì] entertainment tax 杂税 [zá shuì] miscellaneous tax 征粮 [zhēnɡ liánɡ] requisition for food 政府税收减少 [zhènɡ fǔ shuì shōu jiǎn shǎo] lose tax revenue (because of smuggling) 证券交易所得税 [zhènɡ quàn jiāo yì suǒ dé shuì] capital gains tax 直接税 [zhí jiē shuì] direct tax 执照税 [zhí zhào shuì] permit/license tax 中间税 [zhōnɡ jiān shuì] intermediate tariff 转口税 [zhuǎn kǒu shuì] transit tax 综合所得税 [zōnɡ hé suǒ dé shuì] uniform income tax 走私货 [zǒu sī huò] smuggled goods ☚ 财经 会计 ☛ 0000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