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税收中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税收中性税收中性通常为税收政策制定者的一个目标(或至少是要考虑的一个目标)。在税收中性概念背后的理想是,理想的税收不应对资源在经济中的配置起任何影响。基本上是中性税的一个例子是增值税,该税被认为比以往的多环节销售税较少资源配置上的失误。至于所得税,则通过对居民纳税人的不管是来自国内或国外源泉的累积所得征税,或是对双重征税给予减免来达到中性。 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税收对国民经济不产生干扰作用的一种稳定状态。一般认为,税收中性包含两重含义: 税收中性税收对国民经济不产生干扰作用的一种稳定状态。一般认为,税收中性包含两重含义:(1) 对效率原则的强调。这一原则要求税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实体行为的干扰。(2) 对普遍性原则的强调。这一原则要求对所有课税对象按统一税率征税。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税收的中性是很难实现的,它不过是一个不断修正既定税收政策的理想的参照系。 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指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再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损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都不可能只限于征税数额本身而保持“中性”。提倡税收中性的意义在于:国家征税应尽量减少纳税人或社会的额外负担,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参见 “税收额外损失”条目) ☚ 税收效应 税收额外损失 ☛ 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税收中性是税收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之一,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具体地讲,国家课税应使人们负担的税收以外的超额负担或经济损失最小,不影响纳税人按市场取向作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不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和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税收中性理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虽然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未提及税收中性,但是他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主张可说为税收中性原则的起源。他主张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任何干预,都会破坏市场经济内在的规范有序运行,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配置。总之,他认为市场机制有如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有效指导各种经济活动。因此,管理最少的政府即是最好的政府,这也就是税收中性的基本思想。此后,税收中性理论为英国新古典学派的代表马歇尔所倡导,首次详细地研究了税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提出税收的“超额负担”概念。超额负担是指人们由于纳税而造成的税负以外的无形负担,表现为课税干扰了人们的经济决策和有效选择。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都会产生超额负担,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问题在于如何使这种超额负担最小。税收中性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 均等牺牲 中性税收与扭曲性税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