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见得思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见得思义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一)
 注释
 ①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译文】
 子张说:“读书人应该做到:遇到危险时则勇于献身,有利可得时则想想它是否符合义,即见利思义。”
 感悟
 不义之财,不可取。法律上有个说法,叫“不当得利”——当事人要把不当所得返还给原所有人。

见得思义 - 可可诗词网

见得思义


见得不思义,一定吃大亏。
 春秋时期,晋国旁边有个国家叫仇繇(在今山西盂县)。执政大夫智伯瑶想攻打它,然而道路险阻,战车无法通行。他铸造了一口钟送给仇繇国君主。这口钟非常大,要用两辆车并在一起才装得下。仇繇国必须削平高地、填平深沟,修筑一条道路,大钟方可抵达。

 一个名叫赤章曼枝的大臣劝国君不要接受这件礼物,道:“古诗说,‘只有遵循常理才能安定国家。’我们凭什么能够从晋国获得这么贵重的东西?智伯瑶为人贪婪而不讲信誉,一定是他想吞并我们,但碍于山川险阻无法进军,所以铸造了大钟送给您,使您不得不修桥铺路来迎接大钟,这样他的大军就可以尾随而至。”国君不听。过了一会儿,赤章曼枝再次提醒他。国君烦了,说:“大国主动跟你交好,而你却拒绝人家,这太不吉祥了,你就不要说了。”
 赤章曼枝认为自己已经尽职,可以走了,便逃往卫国。他到卫国的第七天,仇繇国就被智伯瑶灭了。
 面对利益,不想一想是否应该得到它,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见得思义就是把利益放进道义这个价值向度中检视,看自己是否有理由得到,并由此作出选择,合理的利益就是好利益,是正价值,应该获取;反之就是坏利益,是负价值,必须离弃。利益对于人的意义,要由道义来判明。
道义

道义

恩义 天理
品行,道义:行谊
恩情,道义:惠义
气节,道义:气义
崇高的道义:高谊
合乎道义:中道
 为人宽怀,行为合乎道义:大仁大义
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轻财重义
以道义为重:重义(重义气) 急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见利思义 居利思义 见得思义
遵守道义:遵道秉义
遵循道义:由义
顺从道义:顺道
避开嫌疑,固守道义:避嫌守义
强盗有时也讲道义:盗亦有道
(道德和义理:道义)

☚ 道义   不讲道义 ☛

见得思义

儒家提出并强调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孔子所谓君子九思之一。意谓在见到可得的利益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德原则,不义则不为。语出《论语·子张》: “子张曰:‘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斯可已矣。’”《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北宋邢昺疏:“见得思义者,言若有所得,当思义然后取,不可苟也。”孔子认为,见得思义是一个人道德成熟的标志,他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指出,利而不义,是君子所不取的,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表现了他重义轻利的道德思想倾向和道德价值取向,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见得思义

见得思义Jiandesiyi

儒家提出并强调的一种道德规范。意思是在见到可得的利益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德原则。语出《论语·子张》:“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斯可己矣。”认为在危难时能献出生命,看见利益时能想到是否符合道义,这是士应具备的美德。孔子还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貌思恭……见得思义。”儒家重义轻利,主张对于利益要认真考察是否合义,然后再决定取舍,认为这是君子的重要标志。

☚ 仁人   三戒 ☛

见得思义jiàn dé sī yì

见“见利思义”。得: 收获,利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