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言性章解】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
故者,其本然之實,指性之所驗也。利者,其自然之勢也,是性之本體也。
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
智者之為鑿,出於其私智,是害其性者也。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
如禹之行所無事者,只以其行之以無為,是性體也。性體如是,其在性情如此,則雖在行水也,亦如此耳。然‘若禹之行水’云者,以其事譬況於性體之行亦當如是云耳,非實以其行水之事為言者也。○此節即謂‘以利為本’者,是其利之體也。
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故者之驗,其不差如此,即以利者之實也。○此節即謂‘言性’‘故而已’者,是其故之驗也。
此章蓋欲指説性體以見其智之為害也,而至其性之為驗,則又必以其故明之而已云爾。故其首尾以此發之。蓋以謂其故者,其體必如此也。○此章即以人性之體言之,禹之行水不過引譬而已。雖欲以行水言之,吾之性體得而水性之行,亦可以無不得順矣,非以人之性、善。水之性下。為並□而言也。集注以人物之性、事物之理並而言之,則非本旨也。初非以人性與行水之性可比並而為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