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营养物质的吸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水、盐和维生素通过粘膜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在口腔和食道内,食物实际上是不被吸收的;在胃内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约6—8米,它的粘膜具有环行皱褶,并拥有大量呈指状突起的绒毛,每个绒毛的外层是一层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称为吸收上皮,在显微镜下可见吸收上皮面向肠腔的细胞膜有明显的纵纹,因此称为纹状缘,在电镜下观察可见纵纹乃是腔面膜的突起,被称为微绒毛。由于环行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最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直径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米2左右。此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而且已被消化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都是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吸收方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被动转运是顺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统称电化学梯度)而进行的,不需耗能;主动转运则是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耗能过程。主要物质的吸收情况如下:
❶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成人每天经过消化道的液体总量约8升(摄入2升,分泌的消化液6升),其中绝大部分在小肠内吸收,仅余下0.5—1.0升进入大肠,最后随粪便排出约150毫升。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约250—300毫克当量,消化腺大致分泌相同量的钠,但从粪便排出的不到4毫克当量,这说明肠内容中95%—99%的钠被重吸收了。钠的吸收是通过钠泵实现的主动过程,水的吸收是被动的,溶质吸收,特别是NaCl吸收所造成的渗透压差是水吸收的动力。负离子(Cl-,HCO-3)的吸收是顺着Na+主动吸收在上皮细胞两侧造成的电位差而转运的被动过程。
❷单糖的吸收:是与Na+耦联的主动转运过程,在吸收上皮的纹状缘存在一种特异性载体蛋白,该蛋白与Na+和葡萄糖(或半乳糖)同时结合后,便可将它们一起转运到细胞内(由于细胞内钠离子的浓度很低),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再经底侧膜扩散入血,Na+则通过钠泵主动转运入血,从而使细胞内持续保持低钠状态。由此可见,葡萄糖转运的能量最终来自钠泵的活动,用抑制钠泵的哇巴因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❸氨基酸的吸收:与单糖的吸收相似,目前已知在纹状缘上存在三种特异性载体蛋白,它们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
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在小肠内,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及胆固醇等非水溶性物质与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通过粘膜表面的静水层抵达纹状缘后,从混合微胶粒释去,透过纹状缘的脂质膜而进入上皮细胞内。胆盐则被遗留在肠腔,随后在回肠被重吸收。含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细胞内又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胆固醇又合成胆固醇酯,并与上皮细胞生成的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经胞吐作用进入细胞间液,再扩散入淋巴。中、短链甘油三酯的分解产物是水溶性的,可通过与葡萄糖吸收类似的机制直接吸收入血。
❺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一般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其中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其特点,回肠是维生素B12吸收的特异性部位,它必须与胃腺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在运往回肠的过程中不被消化酶所分解。在回肠末端粘膜上皮的纹状缘上存在维生素B12复合物的受体,复合物与受体结合后,维生素B12便与内因子分离而单独进入血液。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相似。

☚ 小肠液   肝脏的功能 ☛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大致可分为被动性转运和主动性转运两类。被动性转运包括滤过、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等作用;主动性转运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具有“泵”样作用的转运蛋白,它可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电解质(如Na+、K+、Cl-、I-等),以及非电解质(如单糖和氨基酸)。前者又称离子泵,其中钠泵在许多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钠泵的活动不仅对钠本身的主动性转运是重要的,而且对于糖类和氨基酸的主动性转运也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钠的移动使其它物质逆着浓度差转运成了可能。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的,而到达回肠时则已基本吸收完毕。回肠主要是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此外,整个小肠在转运水和电解质方面也有不同。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分和电解质由血液进入肠腔和由肠腔进入血液的量都很大,而在回肠这些物质的交换量则较少。

☚ 胃肠激素   糖的吸收 ☛
000019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