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水、盐和维生素通过粘膜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在口腔和食道内,食物实际上是不被吸收的;在胃内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约6—8米,它的粘膜具有环行皱褶,并拥有大量呈指状突起的绒毛,每个绒毛的外层是一层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称为吸收上皮,在显微镜下可见吸收上皮面向肠腔的细胞膜有明显的纵纹,因此称为纹状缘,在电镜下观察可见纵纹乃是腔面膜的突起,被称为微绒毛。由于环行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最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直径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米2左右。此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而且已被消化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都是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吸收方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被动转运是顺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统称电化学梯度)而进行的,不需耗能;主动转运则是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耗能过程。主要物质的吸收情况如下: ☚ 小肠液 肝脏的功能 ☛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大致可分为被动性转运和主动性转运两类。被动性转运包括滤过、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等作用;主动性转运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具有“泵”样作用的转运蛋白,它可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电解质(如Na+、K+、Cl-、I-等),以及非电解质(如单糖和氨基酸)。前者又称离子泵,其中钠泵在许多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钠泵的活动不仅对钠本身的主动性转运是重要的,而且对于糖类和氨基酸的主动性转运也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钠的移动使其它物质逆着浓度差转运成了可能。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的,而到达回肠时则已基本吸收完毕。回肠主要是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此外,整个小肠在转运水和电解质方面也有不同。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分和电解质由血液进入肠腔和由肠腔进入血液的量都很大,而在回肠这些物质的交换量则较少。 ☚ 胃肠激素 糖的吸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