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
根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制定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河流治理的整体方案。包括确定开发治理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和拟定开发程序等工作。水资源规划的成果既可作为编制水资源工程建设长期计划的依据,又可作为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工程设计的指导。
水资源规划是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为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建设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和有关方针政策,都是编制水资源规划必须遵守的原则。此外,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果,在规划中还需遵循下述具体原则。
❶从全局出发,分清主次,统筹兼顾,相互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有关地区和许多经济部门的权益,必须从整体最优着眼,全盘考虑开发,治理各类项目的主次,协调兴利与除害之间、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矛盾。通过统一规划,兼顾或满足各方要求,保护或改善自然环境,取得总体规划的最大经济效益。
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根据规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特点,力求除害和兴利相结合,采用综合措施,取得综合效果。规划措施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一库多利、一物多能,综合多效。例如,一定的水量,先发电后供水; 一定的库容,要使防洪与兴利相结合; 同一泄水库孔建筑物,可兼顾泄洪、下游供水、冲沙、放空水库和施工导流等多种用途; 同一规划方案,既要为经济部门服务,又要为地区改善环境、增加人民福利提供多方效能。
❸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规律,从多方面研究选择有效的规划措施,即既要研究水利措施,也要研究农业、林业等非水利措施; 既要研究工程措施,也要研究管理、政策等非工程措施。
根据不同规划对象和目的,水资源规划分四类。
❶江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是以整个河流流域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也称流域规划。一个江河流域规划常涉及国计民生的广阔领域,如国民经济发展、地区开发、自然环境、社会福利和国防等各个方面,而且开发治理项目众多,如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工业和城市供水、航运、养殖、水利控制、环境改善等。规划的重点是: 制定河流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的整体方案,确定诸如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工程的初步轮廓及一些关键性工程的位置和工程规模,通过方案比较选定实施方案和开发程序。各江河由于流域面积大小不一,开发价值高低不同,研究内容往往有很大差别,大江大河规划或有特殊开发价值的中小河流规划大都关系到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国家经济计划,因此这类规划一般与国土整治和国民经济计划密切结合。
❷地区水资源规划。是以行政区或经济区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依据地区范围的大小、特点、经济发展方向和对水资源开发治理要求,它的规划重点,或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防洪、灌溉、排水工程; 或是服务于工业能源发展的水力发电; 或是工业和城市供水和航运等工程; 或是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规划工作内容,根据不同情况,大致与流域规划相似。
❸跨流域调水规划。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 (调水) 工程,以达到在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跨流域引水,关系到相邻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涉及到有关流域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可能引起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态变化,因此,必须全面考虑跨流域的水量平衡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经济部门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可能变坏而引起的影响。引水工程方案的选择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流域规划或地区规划相似。
❹专业水资源规划。是以解决流域或地区的防洪规划、水力发电规划、灌溉规划、航运规划和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或单项工程的规划等。专业水资源规划,一般是在流域或地区的规划基础之上进行的,并成为相应规划的组成部分。
各类水资源规划,因规划对象、目的和情况的不同,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差异很大。但他们的工作步骤和工作内容大体相同,
❶调查研究。包括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经济、技术资料、总结可资借鉴的水利建设经验和规律,阐明规划问题的背景与现状。
❷做好预测,确定规划条件。按照不同的规划水平年,研究预测这一时期中因人口增长、城乡建设和工农业发展等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并拟定规划任务、规划目标。
❸拟定开发治理初步方案。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需电要求,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水资源开发治理对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影响,拟定初步可行方案。
❹比选方案,提出规划成果。针对初选方案,结合水工设计,进行水文计算、水利计算、工程量和投资计算、效益分析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通过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的综合分析。
❺检验核查,提出进一步试验研究计划。
❻报请上级审批。将规划方案及结论意见,报请国家或地方政府审批,是规划工作的最终步骤。规划报告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性的约束; 如需变动或修改,仍需报请原审批单位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