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除害兴利要求所进行的水资源开发工作。一般在河流、湖泊等水源上修建闸、坝等水工建筑物,以起蓄水、引水作用,在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上进行控制、调节和管理,以满足各需水部门的需要。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遵循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同时考虑除害和兴利、近期和长远相结合,尽可能满足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引水、水产养殖等不同部门的要求,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考察,提出合理的开发方案。
水资源开发利用
兴建蓄水、引水和提水等工程措施,控制和调节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各个部门的用水需要。用水分为耗损性用水和非耗损性用水两大类,前者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将水从河流、水库、湖泊中引至用水地点,消耗和污染大量的用水; 后者如水利发电、水运交通、淡水养殖和环境水利等,只要求水体有一定的流量和水位,消耗的水量很少。
开发利用的方式因地貌、地质、水源条件不同而异。山丘区地面蓄水和自流引水的条件较好,一般修建水库、渠道引用河川径流; 有时也修建抽水站为局部高地抽水。平原区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则以开凿水井开采地下水为重,也有修建平原水库和水闸拦蓄部分洪水。水网圩区水源丰富,则多修建机电排灌站,雨季排水,旱季灌溉。对大、中河流,则多在峡谷地段修堤筑库,调节径流集中落差,以防洪兴利。
一个流域 (或地区) 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❶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初期,流域内用水量很少,用户可以按照需要随意取用,不会发生争水矛盾,水利工程多为高目标开发。
❷以供定需的管水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流域内用水量接近或超过可能控制利用的水量,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争水现象不断发生,各用户随意取用已不可能。此时必须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多目标开发,做到一库多能、一水多用、计划供水、科学用水。
❸跨流域调水阶段。流域内用水量大大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即使合理开发当地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也不能满足流域内各部门用水的需要,此时便考虑把多水流域的水调至缺水流域,实行多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调配。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且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无论多水或少水的国家,都是缺水地区,因而跨流域调水工程相继兴建。大规模跨流域调水是一项复杂的改造大自然的工程,在实施之前,要从经济效益、技术难度、生态平衡、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随着工农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将产生重大的水资源问题: 供水不足而造成水荒、耗损性用水与非耗损性用水矛盾、不同用户的争水、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污染等。因此,未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单纯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量,而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考虑,必须:
❶在查明供需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不同发展阶段的供水和需水数量,提出供需不平衡的可能解决途径,探索最优的解决方案。
❷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开发,联合调度,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地面取水建筑物和地下取水建筑物的重叠和失效。
❸水量和水质同时控制。在制定供水规划和考虑水量的同时,规定污水排放标准,要有明确的水源保护措施。
❹开源与节流并重。当开源潜力不大或者工程投资很高时,节约用水则是缓合供需矛盾的主要出路。节水措施包括循环用水、定量供水、调整水费制度、改革工艺流程和宣传教育等。从长远利益考虑,推行节水型社会,乃是解决城市水源不足和减少污水排放量的重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