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系指耳郭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耳郭损伤,如切伤、裂伤、烧伤、冻伤 手术伤,耳郭浆液性软骨膜炎(见“耳郭假性囊肿”),穿刺抽液或耳针治疗等继发感染所致。致病菌以绿脓杆菌及葡萄球菌居多。
感染发生后即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局部灼热疼痛。继之耳郭红肿,常延及耳后皮肤,致耳郭耸起,疼痛日增而呈持继性剧痛,用镇痛药亦难制止。耳郭触痛显著,故患者喜用手护耳唯恐触及。由于软骨抗感染能力差,软骨膜及软骨甚易坏死,形成脓肿。炎症似蚕食样沿软骨迅速扩展,耳郭表面呈暗红色,或见局限性呈淡黄色隆起,有波动感。此时如作一般切开引流,症状暂可缓解,但不数日邻近的软骨膜炎可继续扩散,症状又趋严重,如是反复发作与处理,终至全部软骨坏死殆尽,疼痛及体温等症状才能逐渐缓解而痊愈。以后,由于耳郭失去软骨的支架作用,2~3个月后组织不断增厚、变形,更由于瘢痕挛缩日益明显,逐渐失去耳郭特有的轮廓,终成为菜花状畸形。
若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炎症即可获得痊愈,但常因对此病的发展和预后的估计不足,或无菌操作不够严密,或缺乏果断而有效的措施,例如切开引流和去除病变软骨而偏于姑息,以致延误治疗时机。故凡耳郭遭受创伤后,应立即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严密的无菌操作下,仔细清理创面,破坏组织和暴露的软骨断面,应尽可能去净,并用碘酊涂抹整个创面,然后缝合创口,同时全身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发展。局部创面与邻近皮肤,除每日在无菌操作下用硫柳汞酊或新洁而灭酊或3%醋酸液消毒换药1~2次外,并可用广谱抗生素在耳郭周围部位,作皮下或软骨膜下多点注射,冀能有效地控制炎症发展。此外,亦可加用1/2红斑量的紫外线局部理疗。
若脓肿已形成,则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于耳轮内侧作充分的切开引流,并刮除坏死软组织及肉芽,更应将坏死软骨全部切除,切勿姑息,其范围可根据局部触痛点而定,即使肉眼看来还属正常的软骨亦不惜切除之,以免留下隐患。创腔用生理盐水冲洗清净后,以碘酊涂抹整个创面,再用硫柳汞酊或新洁尔灭酊湿敷5~10分钟,如此反复消毒至少二次。更换消毒手套、敷料与器械后,用抗生素在创面软组织下作多点注射,以细丝线缝合切口,耳郭表面用消毒纱布条按耳郭凹凸的轮廓均匀地填塞,压迫包扎,勿使留有死腔,这对创面愈合甚为重要。
一般只要耳郭周边的耳轮部分尚有软骨存留,就能保持其支架作用,以避免或减少愈合后的畸形。若就诊时间较晚,软骨坏死范围较广,愈合后耳郭畸形势必难免,则可按上法清创后,试行框形硅胶薄片埋置以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