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代诗人丛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代诗人丛考 唐代诗人丛考唐诗学专著。今人傅璇琮著。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重印。本书对唐高宗到唐德宗前期间之主要诗人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翔实审慎之考订与辨正。考证之诗人有杨炯、杜审言、王翰、王湾、王之涣、崔颢、常建、李颀、王昌龄、高適、贾至、张谓、张继、李嘉祐、刘长卿、韦应物、刘方平、戎昱、戴叔伦、顾况、皇甫冉、皇甫曾、钱起、韩翃、卢纶、吉中孚、苗发、崔峒、夏侯审、耿𣲗、司空曙、李端共三十二人。如对刘长卿事迹之考辨,著者对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传记资料之不足给予补充;对姚合《极玄集》所载刘长卿进士及第时间与“终随州刺史”之记载提出驳难;对《新唐书·艺文志》关于刘长卿两次贬谪之撰次错误给予纠正。考辨结果使旧载矛盾得以解决,相沿之讹误予以澄清,诗人生卒籍贯得到确定或订正,基本仕履得以理清。或使被忽视之诗人得以重视,或使被忽略之创作恢复应有之地位。同时,著者尚对所考诗人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之地位和影响兼有论述,揭示当时诗坛诸如文学集团和风格流派等特有文学现象,提出一系列值得研究者重视之唐诗论题。如《杨炯考》、《杜审言考》,以二诗人所分别代表之“初唐四杰”与“文章四友”两个文学流派,展现武后朝诗坛情况及其历史嬗变,很有价值。著者对裴行俭与“四杰”关系之详细考辨,对于重新评价“四杰”之思想及为人提供了重要依据。再如对盛唐诗人李颀、常建等人之考证,均能从诗人创作全貌出发,全面切实地概括出诗人创作之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而非以孤篇简单归类。著者对大历时期诗人之考辨用力最勤,不仅概括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诗人和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刘长卿、李嘉祐等人在诗歌创作内容与风格上之不同,而且具体到对每个诗人事迹、创作活动之全面考辨,对于扭转以往忽视大历诗坛之研究格局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著者还结合实际情况,从诗人在当时诗坛上之地位、作用及影响来考察文学潮流,如对开元名相张说的论述;而对王湾,则以其名篇《次北固山下》所表现之艺术特点,肯定其在新旧诗风交替过程中之重要意义;亦有对所考诗人创作特点之考察,进而提出新见。此书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审慎考辨唐代诗人事迹及文学活动之学术著作。它不仅澄清了唐诗研究中许多疑难问题,且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新观点、新资料,尤为重要的是从研究格局、研究方法诸方面为唐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新课题。 ☚ 唐诗小札 唐诗人行年考 ☛ 唐代诗人丛考傅璇琮著,中华书局80年版。“这部著作主要对唐高宗至唐德宗前期中的二十八位诗人事迹作了审慎翔实的考证和辨正,补充了不足,订正了错讹,贡献出可观的成果”(祁欣评语)。总体上看,这部著作偏重于资料的辑集和考证。作者查阅和参考了建国前后的一些史学著作,特别参考了陈寅恪、岑仲勉等有关学者的著作,并且尽可能吸收了建国前后文学史研究的成果,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或采纳发展,或提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对前人成说多有辨正和考补,如辨正了关于中唐诗人刘长卿传记资料中相沿甚久的基本仕履的错误,又如作者多处纠正了《唐才子传》中记载诗人事迹时的失误,这是在作者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深入研究的成果。从整部著作来看,作者对大历时期诗人的考辨最为用力,正如他在书序中所说:“过去对大历时期诗歌的研究是不够的;一说到大历诗风,往往作为形式主义加以批判。这样做未免有些简单化。本书不仅对大历十才子诗人尽可能考证其事迹,还论到了他们作品反映现实的某些方面;此外,还考核了大历时期的其他一些诗人,希望在这方面能以补充过去研究的不足。”总之,此书尽管主要是对唐代诗人生平事迹的研究,但其价值又绝不仅止于此,作者还解决了许多文学史中长期不能解决的对诗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等问题,这样便一方面为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撰写比较信实可靠的传记准备了必需的材料,而且也促进了对唐诗发展及诗人作品的研究,因此,这部著作是近年来大家公认的唐诗研究的重要成果。(参看“傅璇琮”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