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率部起义,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2月20日陈赓和宋任穷率二野四兵团机关及一部进驻昆明。2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宋任穷任第一书记、陈赓为第二书记的中共云南省委成立。3月4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全省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接管工作。当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在农村开展征粮、剿匪,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土地改革准备条件。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并为发展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创造条件。鉴于云南地处边疆,境内外敌对势力不断进行骚扰破坏,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内外关系错综复杂,内地与边疆、坝区与山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所处的社会形态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实际情况,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西南局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中共云南省委决定把全省划分为邻近国境的边疆和内地两种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内地105个县市1 400万人口地区(当时全省有131个县市1 600余万农村人口)的土地改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据,采取与全国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大体相同的政策和做法,在征粮剿匪、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基础上,1951年9月,从6个县试点开始,1952年大规模展开,到1953年上半年,除少数“缓冲区”尚在进行外,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
边疆民族地区26个县160万人口地区的土地改革,在做好事,交朋友,进行艰苦工作的基础上,1955年开始实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试点,到1956年完成。还有6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实行土地改革,俗称直接过渡地区。

☚ 第四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内地土地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是以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为目标的一场革命。通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摆脱了封建剥削,政治上翻身作了主人,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创造了重要条件。

☚ 第四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一、土改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945年8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光复了的黑龙江地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相继设立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和绥宁 (牡丹江) 5个省。各省党组织和政府,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的指示, 领导从日本殖民者蹂躏下解放出来的劳苦大众, 开展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基本任务的土地改革运动。
光复初, 广大农村尚在封建势力统治下, 当时60%以上的耕地被只占农户10%的地主、富农所占有, 而占农户70%的贫苦农民, 仅占有相当于全部耕地12%的土地。世世代代遭受剥削与压迫的无地少地农民, 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主义统治, 获得土地,彻底翻身解放。广大农民的愿望, 使党开展土地改革主张, 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土地改革运动, 是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开展的。外有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压境, 内有敌伪残余和地主恶霸纠集的武装土匪作乱, 社会不安, 群众疑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 教育群众提高阶级觉悟, 作为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任务。1946年5月开始, 各省相继抽调大批党政军人员和经过培训的进步青年学生, 组成土地改革工作队, 分赴各地农村, 深入到贫雇农中扎根串联, 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 建立革命组织,领导群众清算斗争恶霸地主, 打击封建统治势力, 进而逐步把斗争推向全面废除封建制度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经过近两年暴风骤雨般轰轰烈烈的斗争,到1948年3月, 取得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完全胜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结束了受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历史。黑龙江地区成为全国最早进行土地改革,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地区之一。

☚ 第六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没收分配敌伪地产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解放前,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天津农村占统治地位。天津农村的土地改革在1946年的战争环境下已开始进行,用了约7年时间,主要发生在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5个县。1949—1952年实行了全面土地改革。

☚ 第四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土改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广东省各级人民政权成立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并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 第三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一、土地占有的特点 ☛

一、土地占有

☚ 第八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一、土地占有 ☛

一、土改前的土地所有制/二、土改的部署及其步骤/(一)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二)土地改革/(三)土改复查/三、土改的胜利和农村的变化/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一、农业生产互助组/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四、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一、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发展/二、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三、人民公社的整顿

☚ 第四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土改前的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在解放战争期间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最终使这一任务得以完成。山东的土地改革始于1946年5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分别在老解放区、收复区、新解放区范围内逐步展开,到1951年秋基本结束,大体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山东的土地改革大致可分为解放战争和建国之初两个时期。

☚ 第十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族人民得到翻身解放。从1951年9月进行减租反霸,到1953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第十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农区土地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浙江省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8月开始典型试验,年底全面开展,到1952年2月,占全省99.5%的地区均告结束。前后经过1年零7个月的时间。从此,在浙江农村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第八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一、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土地占有关系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河北省农村的土地改革分两个时期进行。占绝大部分乡村的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于1946年6月开始,到1948年春夏之间基本完成;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于1949年11月开始,至1951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胜利,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了封建地主阶级,贫苦农民得到了彻底的翻身解放。

☚ 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与完善   一、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一、土地改革准备工作/(一)召开各级农民代表大会,组织农民协会/(二)减租减息,初步削弱农村封建势力/(三)开展反恶霸斗争,打击农村封建势力/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三、全面进行土地改革/四、土地改革复查工作

☚ 第六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一、土地改革准备工作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第六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一、土地关系 ☛
000300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