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麻痹
周围神经麻痹常见的有臂丛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与面神经麻痹(见“口眼斜”条)。
臂丛神经麻痹 常因急性臂丛神经根炎及上肢外伤受过度牵拉等所致。临床症状是,颈部、锁骨上区、肩颈部间歇性疼痛,牵拉上肢引起疼痛,颈根、锁骨上窝神经干处有压痛及放射痛,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期稍长者,可见上肢肌萎缩。治疗方法: 暴露患侧上肢,医者蘸合适的介质在上肢施用捏法,由肩胛部捏到手指部,再返回肩胛部捏到手指部,再返回肩胛部,上下数遍,强度由轻到重,捏到肌肉有痠胀感为度。如瘫痪症状较重,感觉较差时,加强揉捏强度,并用弹筋法。捏患侧上肢后,再点揉患侧肩井、肩髃、天宗、臑俞、肩贞、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并作患侧肩、肘、腕、指各关节的被动活动,最后在患侧肩、上臂、前臂各瘫痪肌群反复施以法。
正中神经麻痹 因肱骨或桡骨骨折、脱位,腕部外伤及神经炎所致。临床症状是,手握力及前臂旋前功能丧失,拇、食、中指的掌面及无名指的桡侧一半感觉障碍,可出现烧灼样疼痛,拇、食两指不能过伸,拇指不能对掌、外展,鱼际肌群萎缩。 治疗方法: 拿极泉,前臂屈肌群,弹拨郄门、内关等穴,揉拿掌间肌,作腕关节、指关节被动运动。
尺神经麻痹 常因肱骨内上髁及尺骨鹰嘴处刀伤或骨折等所致。临床症状是,手呈爪状畸形,无名、小指最为明显,手的尺半皮肤感觉缺失,手指内收、外展动作受限,夹纸力减弱或消失,晚期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治疗方法: 弹拨小海穴处的尺神经干,沿手少阴心经反复施法,拿小鱼际及第三、四和第四、五掌间肌,作腕关节及尺侧两指的关节被动运动。
桡神经麻痹 常因有移位的肘部骨折等所致。临床症状是,腕下垂,拇指不能伸直及外展,呈内收状,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背面感觉丧失。治疗方法: 沿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阴肺经施法, 重点在前臂的肌群。 在施法时,患者需配合作伸腕活动。当患者桡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后, 嘱患者将上臂背侧靠枱面上,使屈曲90度的前臂与枱面垂直, 再用健手握紧前臂伸肌群, 作伸腕运动锻炼。
腓总神经麻痹 常因局部受压、牵拉伤、神经炎及劳动时下肢姿势不正所致。临床症状是,患侧足下垂并内翻,不能外展、外翻,足和足趾不能背伸,步行时需高举患足,足背及小腿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治疗方法: 自膝关节至足背反复施以捏法,手法强度由轻到重,捏到肌肉有痠胀感为度 (也可沿肌肉边缘施弹拨法)。患肢施以捏法后,点揉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坵墟、解溪等穴,以痠胀感为度,再作踝关节背伸、蹠屈被动运动;最后在下肢腓总神经分布区反复施法。
为了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患者应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根据神经病变的性质和损伤的程度,推拿疗效有明显差异。如有创伤史者,必要时需做手术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