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眶距增宽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眶距增宽症

眶距增宽症

眶距增宽症系两侧眼眶间距离的增大。不仅两侧眶内壁之间,还有眶外壁之间的间隔也较正常为宽。随着眶距增宽,眶中心轴向外偏斜。筛骨宽度增加可为正常的2倍。两眼相距过远,而外眦与外耳道口则相距较近。两侧眉嵴也相应远隔,眉间异常宽广(图1)。眶距增宽症多系先天性原因所致,常继发于其他先天畸形,如颅狭小、前方脑膨出、颜面正中裂、额鼻发育不良、Crouzon或Apert综合征等。偶系后天性原因,如严重的鼻-眶骨骨折,眶内侧壁连同眼球与内眦向外侧方移位所致。

图1 眶距增宽症


诊断可以两侧眶内壁间距离(IOD)的测量为准。正常成年人IOD为23~28mm。Tessier以此为据,将眶距增宽分为三度: 第Ⅰ度,30~34mm; 第Ⅱ度,35~39mm;第Ⅲ度,40mm及以上。因眶内壁的形态不尽相同,为了准确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方式的需要,尚须行颅底X线断层摄影观测。在确诊眶距增宽症时,还应与假性眶距增宽症鉴别。如由于面型较宽,而显得两眉内侧端间隔较远; 或由于内眦赘皮、睑裂狭小等原因所致的内眦距增宽症,都可因视错觉造成貌似两眼间距离较远的印象,但实际并无眶间距离的超常。这可称为假性眶距增宽症。虽然真性眶距增宽症通常都有内眦距的增宽,但内眦距增宽不一定都确有眶距的增宽,检查中须注意分辨。
眶距增宽症可行颅面整形术治疗。手术包括一系列截骨和植骨术,截除位于两眶间的适当大小的骨块,并使两侧眶骨部分或完全游离后,互向中线推移固定,使眶距缩小。于所出现的骨缝隙内行植骨术充填。由于眶距增宽的形成,主要为眶轴的向外偏斜,两侧视神经孔仍处在近于正常的位置,故此种手术设计不致影响视神经。手术有经颅外和经颅内矫正两种方式。
经颅外矫正又有两种方法:
❶眶内壁截骨术。经鼻中线切口,截除中央骨块后,将眶内壁连同内眦韧带向内侧推移。重新固定于适当位置。内移后所出现的骨缺损裂缝,用取自髂骨或肋骨的自体骨移植嵌入修复。此法除极轻度畸形外,一般难获有效矫正(图2)。
❷颅下眶骨截骨术。在额鼻部筛板下方,截除位于中央两侧的骨块各一块; 如鼻根部畸形严重,则完全截除而不保留中间骨块。劈裂眶外侧壁,并在眶底行截骨术,将所形成的呈U形的两侧眶底骨块,各向中线推移固定。因此而出现的骨缺损裂缝,以移植骨嵌入。本法适用于筛板位置较高(高于额鼻缝),无额部畸形如脑膨出,且程度较轻的Ⅰ、Ⅱ度病例 (图3)。

图2 眶内壁截骨术
(1)截骨位置; (2)术后。

图3 颅下眶骨截骨术
(1)截骨位置; (2)术后。


经颅内矫正也有两种方法:
❶ 保留额骨横梁的方法。其原则是先在前额部掀开颅骨瓣,当截开颅骨时,于两侧眶上缘上方保留1 cm宽的横向骨梁。经掀开骨瓣的创口,在硬脑膜外,于眶顶上方至蝶骨翼点和小翼范围内,游离大脑额叶,向内至筛板的两外侧缘。然后在颅面额鼻部行包括颅底、鼻部、筛骨、上颌骨等的截骨术,以取除一中央部骨块。并行眶底、眶外侧壁、眶顶的截骨术,使两眶部完全游离,互向中线推移会聚固定。因有保留的额骨横梁为基准,可以保证内移后两眶部的水平方向和前后位置的对称一致。眶内移后,如引起鼻道堵塞,可将两侧梨状孔边缘作适当凿除。截骨和移位后,所形成的骨缺损裂缝,可用自体骨移植充填(图4)。
❷保留额骨两侧尖角的方法。偶于有额部脑膨出或先天性骨缺如病例,无法保留额骨横梁时,可改用此法。本法与前一方法的基本原则相同,其不同点为在每侧保留一额骨尖角,用以代替横梁,作为两眶向内移动的基准(图5)。经颅内矫正术适用于畸形严重,和有颅前窝内疾患 (如额或鼻部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或筛板位置低于额鼻缝的病例。手术过程中须密切注意防止视神经、动眼神经的损伤。

图4 保留额骨横梁的经颅内颅面整形术
(1)截骨位置; (2)术后。

图5 保留两侧额骨尖角的经颅内颅面整形术
(1)截骨位置;(2)术后。

☚ 先天性颜面裂   Apert综合征 ☛
000176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