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方。又名甘姜苓术汤、肾着汤。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水煎,分三次服。功能温脾祛湿。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夜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症见少腹膀胱胀痛,小便不通。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金匮要略》卷中【组方药物】 甘草 白术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ɡāncǎoɡānjiānɡfúlínɡbáizhútānɡ简称甘姜苓术汤、肾着汤。《金匮要略》方。甘草、白术各二两, 干姜、茯苓各四两。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温脾胜湿。治寒湿伤脾, 症见身体重, 腰及腰以下冷痛, 但饮食如常, 口不作渴, 小便自利;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 症见少腹膀胱胀痛, 小便不通。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本方出自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又名肾着汤。方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能温脾胜湿。主治肾著病,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肢体微肿,饮食如故,小便自利,口不渴。肾着之病,系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寒湿之邪留着于肾所致。应从健脾利水、温中散寒立法。方中干姜辛热以温中散湿; 白术苦温以健脾燥湿; 茯苓甘淡以渗湿; 甘草和中补土并调和诸药。各药合用,共成暖土除湿之剂。汪讱庵在 《医方集解》 中说:“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说: “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临床亦可用于寒湿所伤的腰膝冷痛诸证。 ☚ 苓甘五味姜辛汤 萆薢分清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