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导引图》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这是一幅绘有各种运动姿态的帛画,复原后全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以绢为地,上面绘有44人,分列成四排,每排11人,人像高9~12厘米。从形态和服饰看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穿长袍,或穿短裙短裤,甚或裸背,均以黑色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朱红或青灰带蓝色。除个别人像手持器物外,没有别的背景。每个图像侧旁都有题字,内容包括保健功与治疗功两个方面。这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健身图谱,为研究我国独特的 “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图上标示文字,现在尚存31处。第一类是描述运动姿态的。如 “仰呼”绘一个男子,直立挺胸,作仰天长啸状。第二类是说明这类运动仿自那种动物的动作。如“䍃北 (鹞背)”、 “(龙) 登”、 “熊经”、 “信(鸟伸)”、 “(猨㙤)”、 “木矦 (沐猴)”、 “堂狼 (螳螂)”等,类似五禽戏。第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 “引聋”、“引脚积”、“引热中”、“引温病”、“引痺痛”等。“引” 即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导引”早在春秋战国时即已流行。《导引图》强调用积极的方法去进行医疗,着意于运动。《汉书·艺文志》 中记有《黄帝杂子步引》 十二卷,早佚。三国时名医华佗将导引术归纳成 “五禽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