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理雅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理雅各 理雅各1815—1897James Legge英国汉学家。生于苏格兰阿伯丁郡的亨特利镇。他资质聪慧,好学不倦。1837年开始学习汉语;两年后,作为伦敦教会传教士,辗转东来。次年到达马六甲,出任该地所设英华书院院长。鸦片战争后,他将英华书院迁至香港,仍然主持书院工作。这时他对中华文明理解日深,决心从事中籍西译。他认为,世界文明古国,唯独中国绵延四千多年而至今犹存,必然拥有独特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力量。而翻译儒家经籍,是了解中华文明的必由之路。所译《中国经典》(1861—1886),凡五巨册,是《四书》、《五经》的英译。在翻译过程中,曾得到王韬等人的帮助。王氏称他译研《十三经》,“贯串考核,讨流溯源,别具见解,不随凡俗。其言经也,不主一家,不专一说,博采旁涉,务极其通。大抵取材于马郑,而折衷于程朱,于汉宋之学,两无偏袒。”(林赛·赖德所撰“译者简介”,载1960年香港版《中国经典》)不过,后人指出,他对清代“诗经学”关注较少。部分译文,曾载入缪勒编辑的大型丛书《东方圣书集》。1875年,他成为鼓励汉学研究的“儒莲奖”的首次得主;1876年,成为牛津大学汉语讲座的第一任教授。晚年写过长文《〈离骚〉及其作者》。1897年逝世。葬于牛津郊外沃尔弗科特公墓。 ☚ 高桥和巳 翟理斯 ☛ 理雅各 理雅各1814—1897詹姆斯·莱各(James Legge),汉名理雅各,英国著名汉学家,生于苏格兰。1839年被英国伦敦布道会派往马六甲任英华书院院长,1843年随该院迁往香港,1873年返英。1875年牛津大学特别为他设立汉文讲座,他在那里执教一直到去世。理雅各在香港期间,得到英商怡和洋行创办人查顿(w.Jardine 1784—1843)和大雅片商颠地(L.Dent)的经济支持,又得王韬的帮助,把中国的“四书”、“五经”译成英文,名《中国圣典》(The chineseclassics),分二十八卷,于1861—1886年间出版。完成译注手稿,“诗经”是其中的第四卷,1871年于伦敦、香港正式刊出,后又重印,修订、再版多次。理氏的译本出版迄今已逾世纪,但仍被西方学者视为“标准译作”,至今影响深广。理氏是多产的译著者,除“四书五经”重大译作外,还有不少翻译论著问世。如:“《道家圣典》、《社记》、《中国人关于神鬼的概念》(1852)《孔子的生平与学说》(1867),《孟子的生平与学说》(1875)《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评述及其基督教的比较》(1880)以及论文《离骚及其作者》(1895,JRAS.47.NS 27)等。理氏晚年尊崇孔子,重订修改归评,他的部分译著曾收入米勒(MaxMiiller)编纂的《东方经典》丛书。四书五经的翻译出版是理雅格对中国汉学西渐的重要贡献。 ☚ 德庇时 阿连璧 ☛ 理雅各 理雅各1815—1897理雅各系英国著名中国学家James Legge的汉名。英国传教士,1839年被派往马六甲任英华书院院长。1844年随该院迁往香港,开始翻译并注释中国古典作品。1873年回国,1876—1897在牛津大学教授汉语。 ☚ 英国 翟理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