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潘大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潘大逵
潘大逵1902——四川開縣人,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6歲入家鄉私塾。1917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畢業後,在私立青島大學任教半年,後赴南京東南大學借讀。1925年赴美國留學,入斯坦福大學攻讀政治,1927年獲政治學學士學位。1929年在美國威士康辛大學獲政治學碩士學位。並在哥倫比亞大學爲研究生。1930年回國後,在上海法學院任教,並兼任光華、暨南、大夏等大學教授。1935年5月與馬相伯、沈鈞儒等發起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6年1月,與王造時等發起上海大學教授救國會; 5月參加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抗日戰争爆發後,歷任四川大學、朝陽大學、中國大學、雲南大學、輔成法學院及重慶大學教授、系主任、院長等職,曾在成都主編《民主與憲法》,在昆明主辦《民主週刊》,任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副部長,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西南總支及重慶、四川民盟負責人。後任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文史館館長,民盟中央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著有《我參加民盟雲南省支部活動的回憶》等。 潘大逵1902~1991四川开县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后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4年毕业,在私立青岛大学任教。后留学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诺维奇骑兵大学等校学习,主攻政治学。为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学士、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生。1930年夏回国,在暨南、光华等大学兼任教授。1938年以后,任江西政治讲习院、中正大学、四川大学教授,朝阳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42年以后,任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政治系教授,西南学院、南林学院教授兼政治系主任,辅成法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曾讲授政治学概论、欧美各国宪法史、近代政治思潮、各国政府、中国外交史等课程。他30年代即投身抗日民主运动,是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上海大学教授救国会负责人。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与宋庆龄、胡愈之、沈兹九、张天翼、彭文应、陈波儿等各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起求援运动,并曾与上述诸同志前往苏州自表入狱,以示声援。早在抗战以前,他就在王造石主办的《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等刊物上发表许多文章,反对独裁专制,宣传民族宪政。抗战期间,他先在成都创办《民族宪政》期刊,后来又在昆明担任《民主周刊》社长,并在《民主周刊》上连续发表多篇评论“五五宪草”的文章。1946年,他与邓初民担任了中国民主同盟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顾问。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历届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四川省第一、四、五届政协副主席,四川省文史馆馆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四川省政治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法学会顾问等。著有《控政治思潮》(上海进步书局)、《欧美各国宪法史》(上海大东书局)、《中国宪法史纲要》(上海会文堂书局)、《力山遗集》(上海法学院出版,大东书局发行)、《政治学概论》(江西政治讲习院出版)、《新宪法十二讲》(江苏人民出版社)、《比较宪法》等。他早年的学术思想受英美议会民族的影响较深,对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主张,有多元化的倾向。他一方面不赞成资产阶级的富人专政,认为三权分立是利弊相伴,一方面又不主张实行激烈的暴力革命,而是推崇一种温和的、循序渐进的社会变革,有改良主义的思想成分。在对英美等国政治制度的研究比较中,他曾主张,仿制英国“议行合一”的内阁制,又提出对苏俄和英美实行的政治社会制度要各取精华,“以达政治民族、经济平等之目的”。后来,结合参加民主革命的实践,他逐步认识到自己某些学术主张的局限性。1948年,他在重庆大学教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当代两大不可逆转的主流“。近年来,他对贯彻新宪法的实施和保证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贯彻和实施新宪法必须强化监督。 潘大逵1902~1991开县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留学美国,获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学士、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1930年回国,在上海光华大学、上海法学院、暨南大学任教。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文化救国会,任常务理事。1937年后任江西政治讲习院、中正大学、四川大学、光华大学教授。1940年任四川省临时参议员、川康绥靖公署顾问。1942年任云南大学教授。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47年任重庆大学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民盟西南总支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四川省主任委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