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比较教育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bijiao jiaoyuxue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以比较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条件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1871年法国教育家M·A·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其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 特殊儿童教育学 教育哲学 ☛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bijiao jiaoyuxue参见教育科学部分“比较教育学”。 ☚ 外国教育 苏联教育制度 ☛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Bijiao jiaoyuxue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对什么是比较教育,各国专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大多数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应从各国实际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国际性教育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研究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以及总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其目的在于根据民族的特点和其它条件,吸取外国有益的经验,为本国进行教育改革和制订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1817年法国教育家M·A·朱利安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战后,比较教育方面的著述大量涌现出来。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国教育学家I·L·坎德尔于1933年著的《比较教育》、苏联教育理论与活动家H·K·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7—1917)以“借鉴”为主要特点;第二阶段(1917—1945)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国际性的对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第三阶段(1945年至今)主要特点是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基础,加深和扩大研究成果。从国外许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文献分析看,比较教育学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跨国性、跨学科性和可比性。研究这门学科的常用方法有两大类,一是以区域研究为主进行比较,二是以问题研究为主进行比较。此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质量分析法、全面分析法等。我国于1911年出版了陆费逵编著的《世界教育状况》一书,这是国内最早对外国教育研究的专著。1929年出版的庄泽宣著的《各国教育比较论》,是我国第一本比较教育专著。近年来,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已经从描述性研究转入到专题性研究,并出版了一些译著和专著,如王承绪等主编的《比较教育》(1982)、成有信著的《比较教育学教程》(1987)等。 ☚ 教育管理学 教育法学 ☛ 比较教育学运用比较法研究和论述各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向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为发展本国教育事业服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