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月上海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徐霖 《绣襦记》 ![]() 全曲九句:3△,7△。5,4△。7,7△。3△,4,4△。第三句第一字为领句字,领起下面两个四字。第五、六句前三字平仄可互换。叠用二支或三支,并可组成短场。亦常联入〔步步娇〕或〔园中好〕为首牌的套数中。前四句与〔三月海棠〕相同,常致误题,见〔三月海棠〕说明。词牌〔月上海棠慢〕略同,而与七十字〔月上海棠〕不同。以〔月上海棠〕为主的集曲有〔月上令〕、〔月上堂〕、〔月上沉醉〕、〔月上园林〕,见《南词简谱》。 ☚ 幺令 三月海棠 ☛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又名《玉关遥》。见《梅苑》录无名氏词。宋陆游有此调二首,见《放翁词》。《词谱》卷一六、《词律》卷一○列之。双调,七十字或七十二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按,宋词另有九十一字之《月上海棠慢》,《词谱》将其视为《月上海棠》之另一体而附于本调名下,近人因谓本调又名《月上海棠慢》。其实两者字数多寡悬殊,句读、声律差异显著。一为慢词,一非慢词,并非同调异体,其名称亦不能随意互通。参见《月上海棠慢》条。 ☚ 月上瓜洲 月华清慢 ☛ 月上海棠词写客中秋思,而全凭秋景传情,妙笔写意,旨趣淡远。起笔四句写秋菊。“傲霜枝袅团珠蕾”,傲霜,言其高洁不屈的品性节操。枝袅,谓微风吹拂,柔枝轻舞。团珠蕾,菊蕾重重簇拥,犹如团团珍珠夺目耀眼。“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谓菊花稀疏有致地绕篱而开,在烟雨霏微中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直是一派惬人心意的晚秋景象。言菊绕“东篱”,已隐伏追慕晋高士陶渊明之意,而承以“尚仿佛、见山清气”,则俨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之诗境矣。正因为如此,词人“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遂有梦随西风,千里神游斜川栗里之想。斜川,风景胜地,在今江西星子、都昌两县间,陶潜曾偕邻曲赏游,作《游斜川》诗并序。栗里,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与柴桑山相近。《南史·陶潜传》:“潜尝往庐山,王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换头依然景起。“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两三飞鸿点烟际。”绘色绘影:一缕晚霞光似鱼尾赤色,映得秋水一片通明,三两飞鸿影缥缈于淡烟暮霭之际,托出秋空格外高远。“断霞”句脱胎于苏轼《游金山》诗:“断霞半空鱼尾赤。”“疏林飒秋声”句绘秋声,秋风掠空,疏林飒飒有声。乃承以“似知人、倦游无味”,谓飒飒秋声似频频催人归去,从而翻出倦客思乡主旨。“家何处”句就势提唱,但以下并不正面作答,而结以“落日西山紫翠”。纵目家乡,遥不可及,惟见落日余辉中的西山一片紫翠。此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登黄鹤楼》)之意,唯崔诗意略显,党词旨稍隐。 此词上片以咏菊始,引出追慕渊明隐逸风神,为下文伏笔。下片咏晚秋之景而勾起倦客思乡之念,遥应上片结拍。思乡者,即欲效渊明之归田。至此,全词经脉一气贯通。通篇景起景结,“后段融情景中,旨淡而远,倪迂(元倪瓒)画笔,庶几似之”(况周颐《蕙风词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