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在形成、发展及现代化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社会条件下城市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现代城市的性质、功能以及同其它学科的关系等;2.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布局、规划以及城市的管理原则和经济效益等;3.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城市现代化的道路问题。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一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20—60年代。在我国,城市经济学兴起于80年代。根据研究的对象、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将城市经济学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宏观城市经济学从总体上研究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周围区域的关系和作用。常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城市内部的经济问题、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城市中的市场机制和供求关系。从城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它是在区位理论、土地理论、市场理论,以及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花园城市理论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经济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 产生阶段。产生于20世纪20—50年代。其间随着区位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一些学者开始涉及城市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1924年,美国有学者论述了城市区位和城市经济潜力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经济学开始从区位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一些学者深入探讨城市发展本身的相关问题,如城市的选址、土地利用、城市企业空间布局、城市运输和城市空间结构等。(2)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1959年,美国成立了城市经济学委员会,英国创办《城市研究》、《地区科学和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杂志》等刊物,推动了城市经济学的研究。(3)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经济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不仅研究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而且探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研究本国的城市经济问题,而且研究其他国家的城市经济问题,并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研究世界性的城市化的发展等,出版了大量的专著。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与自身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经济学 (Urban Econo-mics)以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活动为研究领域,以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城市化的各种经济现象,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经济根源,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发展的规律,探讨最适宜的城市规模、合理地使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协调地发展,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发展城市经济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科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后期,当时资产阶级学者对近代工业革命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和尖锐起来。资产阶级学者从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内部结构开始,提出了城市经济问题。如美国的伯吉斯(E. W. Burgess)在1925年,黑格尔(Hegel)在1926年发表了这方面的著作。五十年代后,研究城市经济的著作增多。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柏·汤普逊 (WilberToarpson)著的第一本教科书 《城市经济学导言》 (《The Introductionto Urban Economics》,标志着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比较著名的著述有: 英国K·J·巴顿(Button)的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Urban Economics Theory andPolicy》)、大卫·西格尔(Davee Si-gal) 著的 (《Urban Economics》)。戈达尔(Goddorl)的 《城市地区经济学》 (《Urban Districts Econo-mics》)和理查森(Richardson)的《新城市经济学》 (《New Urban Eco-nomics》)等。在西方城市经济学的著述中,研究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城市经济产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城市化过程、城市经济与区位理论、规模经济、聚积经济的关系等;另一部分则是一些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土地利用、贫困和失业、住宅和房产、交通运输、环境和生态平衡、公共经济等。 我国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主要研究: (1) 城市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社会历史条件; 城市经济的一般特性; 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经济的本质区别。(2) 城市经济的内部构成和各种比例关系,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分配结构及组织管理结构等。(3) 城市的经济规模与经济网络,包括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建设规模的合理化问题,城市经济网络的构成、布局、规模、功能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等问题。(4)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经济管理,包括城市经济效益的特点和衡量城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城市各部门的经济管理及城市交通、土地、建设的综合管理。(5)城市化道路,包括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点等。(6) 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合理吸收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城市科学等经济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综合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科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一系列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工业污染、城市交通、居民住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城市规划和布局等等。城市经济学与以研究城市为对象的其他学科,如城市学、城市规划学、城市建设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行政学、城市工程学、房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书目:《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英〕巴顿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室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Research in Urban Eco-nomics》 J. V. Henderson, Jaipress,1983; 《Urban Economics》,W. Z. Hirsth,Mcmillan,1984;《Urban Land Economics》 M.Goldberg,John Wiley and Sons,1984; 《Экономико-правовые прб-блемы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ородом》:(сборник ноуг,трудов)/Редкол-легия,В. К. Мамутов и дп.Донедк: Ин-т экономики пром-ети АН CCCP 1983; 《Экономикагорода》:Финагин Валентин Ви-кторовоч Теория,практика пе-репективы Киев“Науковадушка”1983, 《Управление соД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и развитим города》Гразырин Михашл ВасильевичНавосибирик. “Наука” 1983.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城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城市经济结构、城市规模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城市的人口分布对城市经济影响等问题。 按照城市经济学的分析,大城市和城市区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城市和城市区域可以以特别集中的方式从事生产和消费活动。在城市和城市区域,有高度集中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工商企业,高度集中的市场。这种情况,既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的影响,又为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从有利方面说,高度集中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工商企业、高度集中的市场,构成了高度集中的需求和供给,从而使生产迅速扩大,并加速其经济发展的传播效应; 从不利方面说,由于人口等的高度集中,聚集的经济部门和企业,势必造成城市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增加公共物品的供应的困难等情况。城市经济学便集中研究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这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探讨适度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内部结构以及合理的人口分布等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是城市经济学重点考察的问题之一。在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极大比例,或者说,其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在这些城市人口中,按其收入水平划分,有富裕阶层,中等收入阶层,贫困阶层; 按职业划分,有种类繁多的职业阶层; 按种族划分,有各种种族的区别。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人口分布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城市经济学通过对各类人口分布、各类人口的变动率对情况的考察,提出适当的人口分布政策以及与人口有关的政策如教育、卫生设施、公共福利设施的发展等政策措施,以及对贫民集中的城市地区和低收入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殊资助政策等。 城市规模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城市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一般说来,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便须相应地扩大城市规模,这种与城市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城市规模,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城市的规模还常常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或者大量国外移民涌入城市,被迫使城市增建供水、供电、房屋、卫生设施、学校等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等,因而使城市规模不适当的扩大。过大的城市规模势将造成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问题,从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学强调,在城市规模过大的情况下,应实行把移民和企业配置加以分散化的政策。与城市污染和拥挤相联系,应限制城市的扩展,并把建立新的小城镇作为分散城市发展政策的一部分。 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问题,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各经济部门的互补性,强调根据这种互补性的关系和城市人口分布的情况,建立和形成合理的城市内部结构。 ☚ 区位理论 比较经济体制 ☛ 城市/城市产生/城市发展/城市化/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城市规划/门槛理论/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宣言/邻里单位/卫星城/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土地/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区位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土地所有制/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城市土地使用权/土地征用/先买权制度/城市地租/城市土地市场/土地供求关系/城市土地投机/城市土地税收/城市地价/土地估价/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路线价法/物权/债权/城市土地发展权/住宅问题/住宅经济/住房制度/住房政策/住房消费/国际住房年/住宅合作社/住房公积金/居住区/房地产/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投资风险/房地产市场/房价/房租/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房屋典当/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产证券化 ☚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 ☛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有: (1) 城市经济产生的历史和成长机制。(2) 城市的职能、规模、布局以及城市经济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3) 城市的内部经济结构和外部经济联系,其中包括对城市经济辐射力的研究。(4) 城市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综合经济效益。(5) 城市经济的管理体制。城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伯吉斯、黑格和霍伊特等人对发展中的美国城市内部结构的研究。60年代,以美国学者威尔伯·汤普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出版为标志,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城市经济学有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之分。前者运用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城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城市与邻近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也称城市地区经济学; 后者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为依据,运用个量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关系和城市发展中的经济问题,诸如城市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住宅、交通以及城市经济政策等。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起步于80年代,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论著相继出版。 ☚ 国土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 0000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