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6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改革。1978年开始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1983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推广。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后,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框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 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 社会所有成员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配;在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实现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 专业户 利改税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城市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面和环节的改革。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除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工资、人事等一系列改革外,还有企业外部的财政、金融、商业、外贸等多方面的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主要是要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目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加快步伐。主要内容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计划体制改革、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 适度规模经营 企业集团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春起,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情况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它对周围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城市的巨大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要求搞活国有企业。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加速经济发展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改革目标是: 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综合服务能力,最终摆脱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闭的束缚,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与作用,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改变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改革的要点是: (1) 简政放权。要使所有管理经济的政府机关同企业从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上脱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 敞开城门。在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和由城市统一组织城乡的生产和流通的同时,打破封闭和分割。(3) 搞活企业。1981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沙市、常州、重庆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4月16日至2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以后,又增加一批大中城市作为试点,至1987年2月底,各级、各类试点城市达148个,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城市经济网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