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智取威虎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

十二场京剧。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发表于《剧本》1964年第12期。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滨绥图佳保安第五旅旅长“座山雕”盘踞威虎山,经常下山抢劫骚扰百姓,使牡丹江地区人民不得安宁。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奉命前往剿匪。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成敌联络副官胡彪深入虎穴。他智斗群敌,并用假“联络图”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奶头山匪徒栾平亦逃至威虎山,认出了曾俘获过他的杨子荣。杨沉着应战,舌战栾平,进而软硬兼施,迫使座山雕处死栾平。后又计送情报,巧作安排,乘座山雕设“百鸡宴”祝寿之际,让小分队与民兵奇袭威虎山,将众匪徒一网打尽。剧本真实地再现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肃清残匪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剧中两条线索——杨子荣打入威虎山刺探敌情与少剑波深入夹皮沟发动群众,平行发展,相辅相成,有力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 红灯记   节振国 ☛

《智取威虎山》

京剧现代戏。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编演,1964年赴京参加第1届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少剑波为参谋长的剿匪小分队深入东北林海雪原消灭惯匪座山雕。侦察排长杨子荣乔装土匪,打入匪窟,智勇双全地取得土匪信任,于匪首座山雕生日之夜,与战友里应外合一举全歼危害一方的威虎山土匪的故事。70年代初,拍成电影。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

著名的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现代京剧。根据曲波的小说 《林海雪原》及同名话剧改编。主要剧情是;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某部参谋长少剑波率军深入东北林海雪原剿匪。土匪座山雕在国民党的支持和武装下,潜入威虎山继续残害人民,与解放军进行顽抗。我侦察排长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敌人内部,经受了各种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及时送出各种情报。除夕夜在百鸡宴上,杨子荣与赶到威虎山的解放军小分队里应外合,将座山雕这股顽匪全部歼灭。
《智取威虎山》一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全剧歌舞并重,融进许多技巧。如杨子荣 “打虎上山”的一个过场,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音乐,杨子荣身穿虎皮大衣,脚蹬皮靴,威风凛凛; 同时演员运用戏曲传统的 “趟马”、“圆场”等功夫,塑造了杨子荣勇敢无畏的形象。“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这段唱,激越挺拔,令人百听不厌。
该剧有几处高潮,扣人心弦,显示了创作者的高超水平。“打入匪窟”一场,杨子荣面对咄咄逼人的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相机应对,取得信任。剧中杨子荣的唱、念表演具有很大的悬念感,风趣中藏紧迫,潇洒中含警觉,一擒一纵,使观众跟随剧情进展而忘乎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智取威虎山》剧照


《智取威虎山》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1994年上海京剧院将它修改复排,进入大中学校演出,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 红灯记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

湖南木偶戏大型现代题材剧目。根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反映东北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精锐小分队深入东北深山老林,发动群众剿灭残匪的英雄事迹。原名 《智擒坐山雕》,由李昌敏改编; 后经于兆富参照京、话剧本再次改编,定今名。在长沙、北京、福建等省、市演出时引起轰动,被认为是当时全国木偶戏表演现代生活的楷模,为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光明日报》 曾派记者专访,发表长篇评论。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参加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木偶节,由徐叔华作较大修改,演出后受到高度赞扬,后赴东德、苏联、越南等国家访问演出。

☚ 采蘑菇   补锅 ☛

《智取威虎山》zhi qu wei hu shan

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 (model play vers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