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养禽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养禽业 (四)养禽业福建养禽历史悠久, 地方品种多。白绒乌骨鸡和连城白鸭具有药用价值;河田鸡(即三黄鸡)系我国五大名鸡之一,世界名鸡评比名列第二,是销往香港的名贵鸡种;金定鸭列入我国三大名鸭,产蛋多,多为绿壳蛋,蛋黄桔红色,蛋品在港、澳市场享有盛名。这些名贵的种质资源,有许多优良性状为国外禽类所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家禽基本上为私养,是农民重要的家庭副业,养禽业顺利恢复发展。1957年,全省家禽存栏数1923.7万羽, 比1949年增长1.82倍。“人民公社化”平调了社员的家禽,办“千鸡场”、“万鸡山”,加上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养禽生产连续3年下降,1961年全省家禽存栏数1431.5万羽,比1957年下降34.38%。“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社员家庭饲养家禽,养禽业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1978年后,取消了派养派购,放开价格和经营,农民可以自主饲养、自行销售。同时,引进良种,兴建种禽场,发展饲料工业,养禽业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全省家禽存栏数10201.5万羽, 禽肉产量19.67万吨, 禽蛋26.95万吨,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2.63倍、4.59倍和6.49倍;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15.55%;人均占有量:禽蛋8.16公斤、禽肉5.56公斤。但广大农村饲养技术、设备条件、饲料配合、疫病防治等都比较落后,死亡率高,生产水平较低,平均每只蛋鸡年产蛋量160枚左右,存栏肉鸡年产肉2.5公斤。 ☚ (三)养羊业 (五)养兔业 ☛ (四)养禽业 (四)养禽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养禽业持续发展。1956年底,全省家禽存栏3 306.8万只,其中鸡3 228.5万只,鸭69.3万只,鹅9万只,分别比1949年增长1.44倍、1.42倍、2.3倍和9倍。养禽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蛋源,据河北省商业食品部门资料记载,1956年河北省商业部门收购鲜蛋2 198.49万千克,比1950年增长1.6倍,城市禽蛋供应充足,价格稳定。1956年8月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粮食减产,养禽业受到影响。到1957年,全省家禽存栏降至3 199.73万只,比上年减少107万只。到1958年,全省家禽存栏3 731.62万只,比1955年增长45.3%,其中鸡增长45.7%,鸭增长31.7%,鹅增长34.6%。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养禽数量连续下降,到1963年全省家禽存栏仅有1 638.74万只,比1958年减少2 092.88万只。1956年全省家禽存栏2 500万只,其中鸡2 428.5万只、鸭63万只、鹅8.5万只。至1973年,河北省家禽存栏达到5 663.65万只,比1963年增长2.5倍。1974年以后,河北省家禽存栏开始在5 000万只左右徘徊。1976年后,家禽生产发展较快,至1984年河北省家禽存栏7578.86万只,禽蛋产量32.2万吨,分别比1977年增长95%和10.4倍。特别是养鸡业发展迅速,1984年全省存栏鸡7 187.89万只,比1977年增长96.8%。养鸭、养鹅数量也有了较快增长。1984年全省存栏鸭224.66万只,鹅166.31万只,分别比1977年增长56.3%和86%。1996年底全省鸡存栏4.27亿只,鸡蛋产量260多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3.3倍和6.8倍。1996年河北省鸡存栏和鸡蛋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成为全国鸡蛋主产省。 ☚ (三)养羊业 (五)兔和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