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四)兽医防疫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兽医防疫机构和队伍。1950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农林厅下设畜牧科;1950年8月改组原西南兽疫防治处为贵阳血清制造厂和省兽疫防治所(或贵州省兽疫防治大队)。1951年以专区为主,将贵州省兽疫防治大队分置5个分机,隶属省农林厅领导。 表3-4-8 1978—1990年贵州大牲畜社会总增平衡测算表
1956年设置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下属事业机构有:贵州省兽医实验室,贵州省兽疫防治大队,贵州省农林干部训练班,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州省洛湾畜牧试验场、贵州省威宁畜牧场、贵州省奶牛场,贵州省大定畜牧场,贵州省独山畜牧场,贵州省耕牛种牛场(在遵义县八里水),贵州省种马场等单位;8个专区和自治州成立畜牧兽医工作队,建立80个县市畜牧兽医站和21个县牲畜配种站及玉屏、独山、松坎、盘县牲畜检疫站。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从1950年50—60人发展到1956年的500多人。 1959—1965年贵州省畜牧局为一级厅局,下设六个处和一个兽防大队,管理直属县级站场单位等18个。1965年省畜牧局合并到农业厅。 1978年中共贵州省委贯彻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要求省、地、县设置畜牧局,区成立畜牧兽医站,整顿巩固公社畜牧兽医站。 1986年贵州省畜牧局并入省农业厅,改为农业厅畜牧局,同时成立省品改站、草地站、兽防站、牧工商公司、兽药饲料监测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阳检疫站、兽医卫生监督管理站等8个县(处)级单位,隶属农业厅领导。地县农牧局或畜牧局也设置上述机构,也经历分合之变革。1990年全省9个地州市除黔南州、黔东南州、贵阳市和毕节地区为农牧局外,遵义、铜仁、安顺、黔西南州4个地区为畜牧局;全省86个县市区牧区,除龙里、贵定、瓮安、福泉、都匀、三都、平塘、长顺、荔波、黄平、天柱、剑河、台江、榕江、白云、南明、钟山、六枝为农牧局外,其余68县为畜牧局。全省共有591个区畜牧兽医站,3 74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9个国营种畜场、畜牧场、牧草种籽繁殖场,5个兽医卫生检疫站,2所畜牧兽医研究所,2个省级液氮冻精液制冻站,4个地区级液氮站,8个奶牛场,3个农垦畜牧场,11个牧工商企业,1所畜牧兽医学校。另外,贵州农学院设置畜牧兽医系,司法系统、民政系统、商业系统、教育系统也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种畜禽场和商业性畜牧场。 贵州省畜牧系统1990年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1 129个,职工10 880人, 比1950年约50人增长217. 6倍, 已基本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的科技人员和职工队伍(表3-4-9)。 表3-4-9 贵州省畜牧业职工队伍状况
2. 防疫措施与成果。经全省兽医人员于70年代和80年代在全省范围内两次普查,基本摸清了贵州畜禽疫病有264种,其中传染病96种、寄生虫病141种、牛毒病20种。按畜禽种类分,马病27种,牛病65种,羊病43种,猪病53种,鸡病31种、鸭病18种,鹅病1种,兔病8种、犬病8种,猫病8种。危害较重的是瘟、鸡新城疫、炭疽病、狂犬病、口蹄疫等。初步摸清疫病分布地区及疫点发生季节、流行范围、传播媒介等规律。畜禽疫病每年给贵州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上,其中死亡生猪200余万头,死亡率9%左右; 死亡牛马24万—30万头,死亡率3%左右; 死亡家禽500万只,死亡率10%左右。 (1) 坚持春秋两防,对主要传染病和重点疫区实行高密度防疫注射。1990年全省畜禽防疫注射2 995.1万头只(次), 比1979年的1 307.9万头只(次)增长119%; 比1951—1956年年平均注射221.5万头只(次)增长13.52倍。其中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疫(菌)苗1 919.1万头(次),比1979年999.8万头(次)增长91.7%,猪瘟接种密度80%左右; 注射牛出败、气肿疽、牛马炭疽疫(菌)苗590.8万头(次),比1979年260.33万头(次)增长126.9%; 接种鸡新城疫苗等483.9万只(次),比1979年44.9万只增长10.78倍。与此同时,对全省921个活畜禽交易市场开展检疫,全年检疫活畜369万头(次); 对1 298个肉食品市场进行检验,检验肉猪138万头、肉牛7.4万头、肉羊1.8万只; 贵阳、遵义、玉屏、独山、水城、安顺6个线路运输检疫站,检疫出境牲畜13万头(次)。 (2) 依法治疫。1985年国务院颁布《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贵州省农贸市场畜禽检疫及肉食品检验暂行规定》。全省9个地州市及86个县(市)建立了兽医卫生执法机构。1983年省政府制定了《贵州省防治牲畜五号病实施办法》,全省80个县普查了五号病(口蹄疫)疫点,查清了病源,按照《实施办法》采取行政、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措施,1985年以后,最终控制了五号病。 (3) 实行养畜农户、民间兽医与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相结合,开展群众性的防疫灭病运动。1951—1953年消灭牛瘟,就是在发动养畜农户搞好厩舍卫生的同时,依靠全省1.6万名中兽医人员与专业兽医和区乡干部搞预防注射而实现的。40多年来,依靠这种三结合的防疫体系,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没有大范围发生疫病流行,并继消灭了牛瘟之后,又控制了口蹄疫、马传染性贫血病。60年代初期曾一度控制了猪瘟。同时获得一批兽医诊断和疫病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中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一项、农业部二等奖一项、省科技大会奖10项、省科技进步奖24项、省农业厅兽医技术推广及改进奖17项、贵阳市三等奖一项。 ☚ (三)饲料工业 四、经验与展望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