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其他成人教育及专业培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其他成人教育及专业培训

(四)其他成人教育及专业培训

1.农民人口教育。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在湖南实施的为期5年的农民人口教育试点项目, 到1989年底届满, 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主任拉奎安于1989年10月对这一试点项目的评价是: “本项目在使农村学生接受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 联合国人口基金、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在北京举行的最后一次三方评审会中, 一致认为, 这个项目投入少, 产出大,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超额完成了项目协议规定的目标。协议书规定, 5年间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到34所学校, 培训教师和干部1 000名, 受人口教育的学生达2.5万多人。经过5年的努力, 试点学校扩展到34所, 建立以乡、村农民学校为基地的校外人口教育联系点34个。通过出国、省级、县级、校级和联系点5个渠道, 共培训教师和干部1 317人。通过调整农民中专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开设人口课, 校内接受人口教育的学生达27 711人, 在联系点接受人口教育的农民达到3.2万多人。培训内容有: 人口教育的观念、本质、目标和范围; 中国、亚洲、世界的人口形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农业与食物生产及人口与教育发展; 人口与生态及经济; 人口与优生、家庭生活教育、性教育; 青春期生理卫生; 控制生育的原理与方法等。教学时间是, 校内人口教育2年制以上长班授课32节, 短训班16节。
(2) 超额完成了协议规定的资料编写任务。协议书规定, 编写10本补充读物, 绘制10套教学用图、10套挂图, 制作5套幻灯和录音材料, 1套培训手册和直观教材。项目实施5年间, 共编写农民中等专业学校人口教材1本、联系点教材1本、教学参考书1本、讲义2本、培训手册2本、培训计划5份、补充读物38本、教学用图35套, 幻灯、录像教材11套。
(3)使教育对象增长了人口的知识, 在观念和行为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受到人口教育的教师、学生、干部、农民, 学到了人口知识, 懂得了人口理论, 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旧观念逐渐为男女平等、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新观念所代替。他们认识到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问题是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的, 从而自觉地执行我国的人口政策。
实施项目的基本经验有:
(1) 领导重视。省教委成立了人口教育项目办公室, 34所学校所在县均成立了县政府、县教委、县计生委、试点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人口教育领导小组, 各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专兼职教师参加的人口教研室, 从组织保证了人口教育的顺利进行。
(2) 有必要经费作保证。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本项目22.25万美元。湖南省教委给予项目配套经费50万元人民币。
(3) 抓好教学。全省所有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调整了教学计划, 正式开设人口课, 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考试考核, 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提高人口教育的质量。
(4) 部门密切配合和争取外力支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级教委始终注意与计生委、统计局、人口研究单位、有关高等院校紧密配合。还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人口教育顾问小组的指导和帮助。
(5) 发挥试点学校人口教育的辅射作用。试点学校通过办培训班、讲座、调查、座谈、展览、办联系点、广播、出墙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 对学校周围的单位和农村传播人口理论和优生优育知识。
2.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1984年开始, 湖南省农民教育由原来以文化教育为重点逐步转到以文化教育为基础, 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为了改革和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1984年元月, 在南县召开了全省农民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 总结了益阳地区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提出了建立县、乡、村农民教育体系, 以乡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乡农校) 为重点, 促上带下, 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1984年12月, 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了全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交流会, 全面总结和部署了全省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流动现场会。1995年, 又在邵阳市召开了全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在上述会议的推动下, 全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1) 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办学的新体系。县级有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或县办农职业学校, 主要任务是培养农村需要的中级技术人才, 还开办了一定数量的中短班, 对农民进行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乡级主要是乡农校, 除少量长班外, 大量的是中短班。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农村需要的初级技术人才和推广实用技术。这是进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把乡农校办好办活, 全省开展了创合格乡农校和示范乡镇农校的活动。这个活动是益阳地区首先发起的,1984年12月, 在湘西自治州召开的全省乡农校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益阳地区的经验。随后, 这一活动在全省蓬勃兴起, 有效地促进了乡农校的建设。村级主要是村农民文化技术业余学校, 重点是进行科普教育。县、乡、村三级办学, 虽然任务各有侧重, 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
(2) 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办学。湖南省提倡部门办、联合办、企业办、集体办、私人办, 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为了加强妇女学习, 1985年以来,省妇联、省教委、省农业厅、省科协、省乡镇企业局、省军区、省总工会、团省委等八家联合, 齐抓共管, 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67万名, 还有280万名妇女参加了技术班学习。为了加强农村青年的实用技术培训, 1986年, 团省委、省科协、省教委、省农业厅、省妇联、省供销社、省军区等七家联合在桃江县召开了全省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会议, 计划在“七五”期间对全省在乡的639万初高中毕业生轮训一遍, 学习一两门实用技术。县、乡两级各部门与学校联合对口办班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同时, 还有一批专业户、重点户、能工巧匠带徒授艺, 创办农民职业技术讲习所 (班) 等。据益阳、衡阳两地市1985年统计, 这种社会力量办学就有657个班, 学员15 662人。
(3) 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办学。在办学形式上, 脱产、半脱产和业余结合, 以业余为主; 长中短班结合, 以中短班为主; 面授与函授、广播结合, 以函授为主;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在办学规格上, 有中级和初级的职业技术教育, 有一事一训的培训班, 也有岗位职务培训, 还有一两门专业技术或实用技术的培训。
(4) 开展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 的原则, 提倡学用结合, 按需施教, 根据不同对象教授不同学习内容, 需要什么学什么,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开设不同专业, 编写不同教材, 以满足求学者科学致富的需要。因而专业种类不断扩大, 教材种类不继增多。县办农民中等专业 (技术) 学校在1983年以前仅开设了农学、果林、牧医3个专业, 1984年以来, 根据农民需要, 增设了水产、园艺等8个专业。乡农校开设的专业更为广泛, 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诸方面的专业都开设了。据1986年统计, 全省乡办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共有1.74万个班,学员58.6万人。村办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共有3.28万个班, 学员92万人。据益阳地区统计, 各级各类农校开设的专业达81种。
在教学方法方面,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强调一专多能, 学以致用, 讲求教学质量。从1984年开始, 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就实行了全省统一招生和毕业统考。各级各类农校加强了现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与此同时, 也加强了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少县农校建有实验实习基地, 而且相当一部分乡农校也建有生产实习基地。县、乡农校有的还建立了技术咨询站, 技术服务站, 技术承包组, 科技示范户,实习联系点, 等等。如沅江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 不但建立了土化、植保实验室、家禽家畜解剖室和气象观察所, 而且开辟了水稻、苎麻等15个实验基地。益阳县千家洲乡农校建立农技站, 开展了蒸汽催芽、地膜育秧、水稻病虫害防治、推广杂交水稻、低产田变高产田等五个方面的技术承包, 不但使学员掌握了良种繁育、各种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杂交水稻的种植等操作技能, 而且推广了生产新技术。

☚ (三)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第七节 农科教结合 ☛
000138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