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人民公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人民公社 三、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的,一般是一乡一社。四川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7年底开展的跨社、跨乡、跨区的群众性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土活动和“千斤粮、百斤棉、万斤蔗”的丰产运动。当时,一方面由于大规模地兴修水利,超过了高级社的范围,因而提出建立更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1957年粮食减产,经济作物的增长也满足不了需求,便急于想通过群众运动,来创造生产奇迹。因此,当毛泽东同志1958年8月提出“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之后,四川和全国一样,也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1958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要求各地在国庆节前乡乡“先挂牌子,后搭架子”,“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到9月25日,全省正式宣布成立和搭起架子的公社有4 038个,入社农户1666.9万户,占总农户的85.6%。于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就轻而易举地公社“化”了。这时的人民公社,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并且取消了自留地,不准社员搞家庭副业;生产上实行“大兵团作战”,大呼隆,一窝蜂;生活上大办公共食堂,强制社员到食堂吃饭。加之高指标风、瞎指挥风、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严重泛滥,大炼钢铁和若干个“大办”和高征购,这样就把人民公社置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这些错误在不久后虽有察觉并开始纠正,但某些“左”的东西在四川还有进一步发展,如继续坚持高指标、浮夸风;继续实行高征购,购过头粮;迟迟不下放人民公社核算单位;迟迟不解散公共食堂。上述种种“左”的错误,使四川农村经济经历了一场罕见的灾难,3年农业减产,肿病流行,人口锐减。1961年,全省粮食和一些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均低于1949年的水平。 ☚ 二、互助合作 四、“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